症状:子宫内膜息肉+大龄卵巢问题 治疗:宫腔镜手术+试管婴儿术+中药
从未想过不知不觉踏上了漫长的求子路,07年底结婚,在与老公两地分居的情况下,居然还愚蠢地认真避孕,直到09年去医院进行孕前体检,医生得知我们的情况后,说了一句“孩子不是那么容易就有的!”,心里咯噔了一下,想想30来岁生孩子不是很正常嘛,回家买来备孕书籍,开始有一搭没一搭地造人。分居的客观现实,让受孕机会也大幅锐减。发现有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摘除,继续备孕。 2010年底婆婆患癌症,小姑子未成家,儿子在外地,只有来到我身边开始治疗,备孕中断。求医问药,辛劳、焦虑,家有病人,经历过的人才知道个中滋味,总算让婆婆安然无恙度过了危险,现在老人家的健康程度足以开始嫌弃至今未孕的媳妇儿。当然,就当是行善积德,更何况那也是自己要喊一声“妈妈”的人,不应有怨气。
2012年开始排卵监测,双城生活,无法每个月都相聚,算好时间,带着成熟的卵泡,飞来飞去追逐着老公的步伐,有时好不容易与老公相聚了,舟车劳顿,泡泡已经排掉。回想起来,尽管一无所获,但也还是一段艰辛却幸福的追孕时光。 时间来到了2012年底,下了决心走进生殖医学中心,2013年,历经3次IUI,2次IVF,生化妊娠,以失败而告终。2013底得了荨麻疹,听说IVF打黄体酮会导致一小部分人产生过敏,医生说是属于自体免疫性荨麻疹,非常顽固,自血疗法、各种抗过敏药、环孢素、皮质类激素,一年就这样在反反复复的严重过敏中过去了,总算逐步好转。 2015年1月开始了新一轮IVF,两枚D3鲜胚,两枚D3冻胚,质量还不错,却仍然未能成功。寥寥数语,道不尽其中的苦楚与折磨,一次次从满怀希望跌入失望的黑洞,一次次重整旗鼓,重新燃起希望。调养身体,继续努力,为了我的宝宝,决不放弃! 回想2013年,以为ivf so easy!医生也说,放松心情,不要多想!误会了医生的意思,用冰袋背着促排针,满天飞,继续工作,出差途中在机场卫生间打针,会议期间躲回酒店房间打针,移植后自己开车回家,继续上班,各种“放松”不一而足,失败的结局才让自己开始反思。2015年倒是乖了,意识到生殖窗口期的逼近,移植前,尽可能休息,移植后,躺,各种躺,还是以失败而告终。 不明原因的原发不孕是最困难的,现代医学不断进步,但在特定阶段仍然有认知的局限性,从第一代到第二代,目前有医生建议做PGD,但是,这要有足够多的胚胎才行啊,每次促排最多配成4-5个胚胎,即便经过筛选,成功仍然是有概率的。香港医生认为,养囊风险太大,胚胎少,经不起淘汰,而母体环境还是要优于实验室。2013年在国内做,移植鲜胚后,剩下2、3个胚胎养囊都牺牲了,这就减少了移植机会,总是在重复失败的历史。当然,国内的技术也已经非常成熟,毕竟那么多姐妹在国内都做成了,只是自己大龄,每次促排,只有7-8个卵子,唯有寄希望于高质量的实验室培养了。 漫长的求子路,最辛苦是自己的父母,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我、担心着我,本来可以享受天伦之乐、膝下承欢的老年生活,现在却仍然陪伴着我一路艰辛。每每看到他们把满腔的慈爱都奉献给邻家小宝贝,我都鼓励自己,一定要努力,不能剥夺父母含饴弄孙的乐趣。还有千里之外的老公,尽管未能实现“在一起”的承诺,但至少也与自己共同努力着。 既然决定了继续走在IVF的道路上,就必须克服痛苦、焦虑的情绪。还不算最糟糕的情况,不是吗?至少每次都有胚胎,尽管不多,子宫环境还不错,至少还没有被医生劝退屡经风雨,迎接下一次IVF,让我看见彩虹吧!
爱——坚持的理由:IVF情感篇(一) 走在IVF道路上的姐妹们都深知其中难以言说的痛苦,身心备受折磨的无奈,当幸运之神无暇眷顾自己时,如同在一条看不见出口的黑暗隧道中蹒跚前行,每次启动都以为光明近在眼前,而验孕棒呈现的小队长、阴性的β-HCG血值都无情地告诉自己,成功多么遥不可及。 2013年底,荨麻疹令IVF进程中断,焦虑却束手无策,医生告诉我,自体免疫系统的问题,痊愈有待时日,更考虑到我有生育要求,用药有局限。善良的皮肤科主任,带着我去找自己的导师看诊,希望寻求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看着镜子里因使用激素类药物控制症状而浮肿的面容,为了关闭免疫系统而不得不服用环孢素,光洁的皮肤毛发浓密,每周两次的自血疗法,已经感受不到10ml的鲜血直接肌注的痛苦。隔三差五卷土重来的全身过敏、喉头水肿,令人绝望,当2014年第一缕阳光照进急诊室,唯一的新年愿望:神啊,让我快点好起来吧,我要当妈妈。 中西医结合,尽管过敏每天发作,却还算在可控范围内。大年初二因工作飞到大洋彼岸,也想着换换环境或许有助改善身体状况。结果,病未愈,却拉开了婚姻七年之痒的帷幕。 令无数脑细胞阵亡的工作行将结束,希望与老公分享小小成就感,电话里很敏感地意识到万里之外的老公情绪非常低落,追问之下,原来是春节期间遭遇到了来自公婆前所未有的压力,原因只有一个——孩子。孝顺的他开始动摇,撂下一句“回来再说”便陷入静默。有时,危机的降临并不需要大吵大闹,你却能准确地捕捉到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直觉。万米高空,13个小时的飞行,安静的机舱,大多数乘客已入睡。8年双城生活的不易与坚持在脑海中汹涌翻腾,眼泪止不住地流。在昏黄的灯光下写了一封信给老公,但更像是与自己的一次对话,婚姻的未来何去何从。尽管这封信时至今日也没有交给他。 夜晚,飞机降落在首都机场,只想迅速飞奔到老公身边,安抚受伤的爱人,坚定我们继续努力要宝宝的决心。出票前,还是拨通了老公的电话,他淡淡地说,最近雾霾严重,你回家对身体会好些。深夜的机场不再繁忙,熙熙攘攘的人群逐渐散去,挂断电话,迎着午夜刺骨的寒风,登上回家的最后一个航班。 去看望了公婆,毕竟春节未能陪伴,话语间勾勒出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无非是不孝无后为大,媳妇儿患病、大龄生育无望,分手双方有益。尽管出离愤怒,却还是理智地理解为人之常情,如果我们有宝宝,这一切不就迎刃而解了嘛,更何况,这与我的愿望高度一致。迅速调整情绪,对于公婆,惹不起总躲得起,眼下关键是安抚老公,坚定信心。事情并不如想象中顺利,老公是理工男,爱工作,爱运动,理智、果断。在他放弃与坚持迟疑之间,我痛彻心扉,无数个不眠之夜浸泡在苦涩的泪水中。(2015-6-7)
爱——坚持的理由:IVF情感篇(二) 生活、婚姻的坎坷,过去了,如同别人的故事,云淡风轻。而身处其中,如大海孤舟,唯有绝望与无助。 婚姻危机四伏,过敏君如影随形,根本不具备重启IVF的条件。“我愿意放下一切,去你的城市。”电话那头,沉默,仿佛经过了一个世纪般漫长的沉默,“你现在过来,风险太大。”泪如雨下,无需说太多,我明白,所谓风险,还是孩子,即便我放弃所有,结束双城生活,如果仍然没有孩子也是枉然。老公已表明心迹。 前途未卜的婚姻,遥遥无期的IVF,南方也进入了阴雨绵绵的梅雨季,湿漉漉的空气包裹着阵阵寒意。一片死灰的心情令健康状况每况愈下,荨麻疹更加频繁地急性发作,镇静药注入体内后的头晕目眩,只能求助朋友来医院连车带人一起捎回家。令人始料未及的是,更坏的情况发生了,断断续续发现便血,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坏心情终于令健康亮起了红灯。避开父母,悄悄联系了医生,(带着婆婆求医问药的一大收获就是结识了几位仁心仁术的好医生)。无法继续隐瞒,第一次肠镜,病理结果无法确定是否恶性,进一步做免疫组化,在等待结果的煎熬中,想得更多是自己的父母,如若不测,他们将老年失独,如何面对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撕心裂肺。我开始给爸妈进行心理辅导,开玩笑说,如果真的不好,我选择保守治疗,先要宝宝。不过我也很清楚,如果真患绝症,年轻人新陈代谢旺盛,将迅速累及其他器官,保命况且不易,更何谈生宝宝。尽管之前因IVF失败,也曾怨天尤人过,但在生死之间,仍然感谢上苍怜悯,检查结果终确定为良性,再次肠镜摘除即可。经历了人生险境,仿佛也放开了执念。一味沉沦于悲伤、痛苦,非但无济于事,还可能推动事态朝更坏的方向发展。如果为了远方的爱人,未来的孩子,忽略了含辛茹苦,生养自己的父母,这将是多么遗憾而愚蠢的人生。 不再苦苦哀求。投入工作,也让远方的他有足够的时空独立思考,作出决断。 IVF,比医学难题更令人不堪重负的,应是家庭问题。这是一条裹夹着自己、爱人、家人艰难前行的道路,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固然好,但在客观的概率面前,怨气、质疑、甚至反目,都可能出其不意袭来,有太多放弃的理由,但,爱——对家庭的爱,对宝宝的爱,是我们克服万难,坚持下去的唯一理由。(2015-6-8)
爱——坚持的理由:IVF情感篇(三)
一封不曾寄出的信
致亲爱的你:
世界失去了颜色,想和你谈谈,确切地说,也许只是和我内心的那个你谈谈。八年时光,一直认为自己是幸福且幸运的,嫁给自己爱的人,纵使不能日夜相伴,纵使聚少离多,彼此仍是对方的感情依托,忠实、坚定。
远隔重洋,感受到你的烦躁与沮丧,被前所未有的不好预感紧紧包裹,直觉告诉自己,你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压力源于我们至今未能有孩子。从传统观念而言,是我的错,不想再说其他什么原因,仿佛那都是在徒劳地找借口。但事实上,谁能无视我们的生活状态,除非是白痴或瞎子。
一直认为,我们只是少了点运气,但从来没有勇气问起,如果没有孩子,我们还能继续吗?爱,让人卑微、懦弱,害怕失去。知道,如果上天不眷顾,分离是迟早的结局。我不是你的全部,从来都自知不是。只是,从未曾想过,你会轻易放弃,挥挥手告别,这一幕仿佛只差帷幕徐徐开启,上演在即。
八年,练就了我的坚强,能够独立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心理上的落寞。坚持,是因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信念。而当看到结局已不再是自己能掌握,更不是自己能想象,还有什么好坚持呢?
对于孩子,你或是你的父母应当不会无视我的努力?哪怕付出健康,为了自己所爱,我愿意承受,无怨无悔。不过,如果他们执意要把失败的原因完全归咎于我,解释也是枉然。他们要的只是唯一的结果,而我,只是获取结果的一个环节。
清楚,再坚贞的爱情,也抵不过你内心对父母的愧疚与煎熬。爱你,为什么要让你为难呢?也许,正如我们一起看过的剧集,有开始,亦有令人惆怅的结束。经历过,放在心底,足矣。
如果医学上给一个定论,我会甘心,我会服输,算是放你一条生路,给你父母一个满意的答案。恰恰是觉得仍然有希望,并愿意为之继续努力的时候,你们似乎心意已决,把这扇门悄然关闭。我还能说什么?乞求?不,爱情、婚姻,从来都不是靠乞求能够圆满的。
过敏还未痊愈,这并非不治之症,只是需要时间恢复,而你们似乎已失去了耐心。
也罢,事情还原其真相,尽管不那么美好,甚至多少有些残酷,我还是必须面对,一如既往地乐观、坚强,为了自己,也为了心底爱着的那个你。我信爱情,亦信缘。
爱——坚持的理由:IVF情感篇(四)
与老公是少年同窗,儿时玩伴,尽管只有短暂的三年,对当年的小小少年却不曾忘怀。二十年光阴如梭,彼此早已断了联系,偶尔听同学说起,他负笈海外,求学、恋爱。此时,将近而立之年的我也已光荣步入大龄未婚行列。朋友劝说“酒香也怕巷子深”。心里一乐,这酒不够香,那岂不就更有必要加大宣传力度了。一直对相亲心存疑虑,听朋友一说名字,居然是他,脑海里迅速闪现既模糊又清晰的童年记忆,模糊的是对大部分小学同学都不再有印象,清晰的是调皮捣蛋的小子成绩优异,运动场上是女孩儿围观的对象。迅速唤醒哲学课本里弗洛伊德关于童年体验在人生经历和精神分析学说重要性的论述。哑然失笑,这是爱情吗,还是童年记忆的复活······
趁着小长假,满怀欣喜去相会。故事不再新奇,仿佛真的唤起了儿时朦胧的情感,根本忽略相距千里的客观现实,更不会想到生育的难题,爱,让我义无反顾,如果说,革命同志是赴汤蹈火,矢志不渝的话,面对父母的劝说、反对,甘愿成为爱神俘虏,爱情斗士的我,大义凛然。最后,父母无奈地说,既然你要轰轰烈烈地爱就爱吧,真走到那一步,我们都是你的坚强后盾。何曾想,“那一步”居然是走到了艰难的IVF。而父母一如既往,不离不弃,始终相伴。
热恋中的人儿,渴望厮守,深夜紧握着电话,有时远隔重洋,有时相距千里。相聚在转机的城市,相聚在等距离中间线的第三地,努力积攒着每一次可能的重逢。甚至不辞奔波,只为了12小时的团圆。因为深爱,有更多的体谅,也坚信老公“在一起”的承诺,左三年,右三年,八年在等待、期盼、坚守中晃眼而过。偶尔想起望夫崖的传说,天涯犹有未归人。
记得老公说过,我们一定会有很多孩子,眼睛像你,鼻子像我。多么渴望眉目间像极了自己和爱人的小生命,那时的我们,从未意识到小生命的来临竟是如此可遇不可求。
敬畏生命,每一个小生命的诞生都是不可复制的奇妙旅程。尽管IVF技术已发展到第四代,给众多陷入生育困境的夫妇带来光明,但我始终认为,现代科技也仅仅模拟了生命孕育的某些阶段,而至于宝贝是否能够成功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决定性因素,仍属于生命的奥秘。比如,目前实验室可以把发育潜力良好的胚胎培养到囊胚,甚至可以移植卵细胞核,即置换卵子“发动机”,从生物学意义上而言,宝贝将会有两位母亲,但着床依然是未解之谜。最好的实验室也只能简单模拟母体内环境的温度、湿度、滋养,与宫腔的真实环境仍然相去甚远。追求成功,屡屡失败的我们寄望于科学的不断进步带来更多福音,但所谓宝宝与妈妈的缘分,既是科学的未知,也是生命的神圣。
走在IVF道路上,坚持不懈是态度,屡败屡战是决心,但同时,客观面对失败的可能性是对每一位准妈妈的莫大考验。我们泪流满面,我们身心俱疲,但我们不忘初心,这,就是对生命敬畏。(2015-6-10)
2013——初识IVF篇
2012年,朋友三年两抱,两个可爱、调皮的小男孩儿,令人羡慕不已。朋友留德回国,事业成功,结婚近十年终于圆了当爸爸的梦想,也终结了追孕的苦恼。举杯欢庆,趁人不备,朋友在我耳畔坦言相告,原来两小子都是IVF成果,朋友一脸压抑不住的骄傲,那可都是最优良的品种。
满怀虔诚,也志在必得,终于走进创造了无数IVF神话的生殖医学中心[1]。因所有检查均显示正常,便没有直奔掌舵人,估摸着自己的情况,经验丰富的医生足矣。现在反思,正如前文所述,不明原因的原发性不孕,才是真正看不见、摸不透的疑难杂症,当初却对此缺乏充分认识。三次IUI,15%的成功率,倒也没有特别的挫败感。正式启动IVF,长效长方案,取8配5,两枚优质D3鲜胚植入后,剩下的胚胎养囊未果。移植后迅速大腹便便,如出怀孕妇,只能穿着解除腰带的连衣裙出入医院,看此情形,甚至连一向内敛、冷静的主诊大夫在低头写病历时都忍不住告诉我,希望很大哦。取卵不算多,腹水涨得那么厉害,多半是胚胎着床HCG分泌导致。躺下,腹水令心肺有明显压迫感,甚至听得到腹水晃荡的声音。既然这是好兆头,满怀希望,勇气倍增,让腹水来得更猛烈些吧。开奖,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血值揭开了失败的真相,“满腹经纶”也是枉然。从胚胎专家那里获知,卵子质量下降不可逆转,而这很可能是种植失败的根源。
当初还和医生讨论,移植当月能否飞赴欧洲工作,或者工作返回再移植冻胚,现在回想真是严重高估了自己的受孕几率。不过,投入工作的好处便是来不及悲伤,夏日维也纳,凉风习习,芳草如茵,忙碌的议程暂时掩盖了与宝宝失之交臂的失落与痛楚。
既然时不我待,休息两个周期,迫不及待进入第二次IVF。其实,在经过一次大促,并且已经出现了过激症状的情况下,应当让卵巢得到充分喘息,无知的我,自以为惜时如金,匆忙进周,实则给卵巢带来了不可避免的伤害。又一次大促,取6配4,D3移植当天,忐忑不安等来了主诊大夫,轻声告诉我,胚胎很不好,碎片多,形态差,如果可以选择,这一批胚胎都不适合移植。时至今日,仍然记得当时撕心裂肺的痛,控制不住的泪水夺眶而出。为了迎接宝宝,特意穿上喜庆的红色T恤,现在却显得那么刺眼。这次,没有腹水,也没有任何不舒服。验血,初秋的阳光洒满院落,我坐在花棚下,两只狗狗在不远处嬉闹,等来成功消息的宝妈们满脸喜悦。我,等来了生化的结局,宝宝曾经坚持过、努力过,却没能牢牢抓住妈妈,不,是妈妈没有呵护好宝宝。握住主诊大夫的手,浑身颤抖,仿佛溺水求助,哪怕是根稻草,也足以救命。唯有反复追问“我还有希望吗?我还有希望吗?”
2013年即将结束,我的IVF之旅无果而终。勤奋好学的Dr. Liao已奔赴大洋彼岸的医学圣殿——霍普金斯医学院开始新的人生旅程,温婉可亲的Dr.Li已诞下健康活泼的小宝贝。当然,还有我的主诊大夫,知性,娴静,谢谢你们的一路陪伴,尽管未能在你们的照顾下成功受孕,却仍然感激你们的仁心仁术,温柔与善良。(2015-6-11)
2015——重启IVF篇
也曾经是风一样的女子,有着策马天涯的冲动与任性。停下奔忙的脚步,却仍然无法闭锁向往高山、海洋的小心脏,只好时不时看看有关异国风情的图片、文字,感受人在途中探索未知的勇气与乐趣。而此时的自己,又何尝不是开启了另一次对生命密码的探寻之旅。
人山人海的生殖医学中心,一眼望不到头的各种排队令人望而却步,浑浊的空气,压抑的氛围,闭上双眼,挥之不去的仍然是一张张焦灼、无助的脸。感觉很难在跌倒的地方爬起来,换个地儿,至少能换个环境,便选择了香港,预约到一个月后的初诊。整洁的候诊室井然有序,病人等待护士根据手中各色代表不同就诊类别的号码牌安排就诊。咖啡香气氤氲,代替了浓重的消毒水味道。护士带领着进入诊室,经过两重门禁,坐在医生面前,自述病史与需求,时间宝贵,仿佛是与计时收费的律师见面。由于就医程序不可逆转,提前准备好问题与资料非常重要,一旦结束面诊,出了诊室再想到什么问题,也只能请护士代为询问。这一点倒是很怀念国内就医的方便,医生看病几乎是在半开放的环境,尽管缺乏隐私保护,但有问题可以随时回头询问医生,而医生对熟悉的面孔一般也会略有照顾。Dr. Tang干练、强势,是港岛有名的妇产科医生,在IVF方面也颇有建树。一两位需要提前半年预约的“圣手”级医生还是留给非富即贵吧。咱普通人选择正规医院、有经验的医生即可。Dr. Tang非常肯定之前的两次失败并不能说明问题,“你只要坐在我面前,就有希望!”这句话一直到今年我两次移植失败,她仍然不失信心地重复了一遍。对医生挑选病人的说法有所听闻,据说医生为了维持一定的成功率和业内口碑,对于一些实在没有把握的病患,会提出转诊的建议。医患之间有充分的双向选择权。
1月份大促,药物剂量比此前大了一些,但未出现腹水和明显不适,尽管结局仍然是失败,但至少胚胎质量有了显著改善,争取到了两次移植机会。医生给出的答案仍然是关于几率以及卵子本身的质素问题。也看过一些关于香港医生较为保守的评论,不过,从自己在港就医体验而言,身体痛苦和心理焦虑要少一些,当然,经济上的代价是大幅增加了(期待RMB继续一路走强)。
无论是在内地或是境外就医,时至今日,对医生的信任一直未曾动摇(以选择正规医院为前提)。国内海量的就诊人次,给临床医生累积了优于境外同行的丰富经验,但同时也造成了就医环境局促,医患关系紧张,每次就诊都是对体能、心理的巨大挑战。境外就医,更为人性化的就医环境令人舒适,但旅途奔波在所难免,经济负担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2015-6-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