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的消化不良性腹泻主要是由喂养不当、食物过敏或受凉所致,多见于婴儿。从大便的性状可以判断婴儿伤食的原因:
如大便呈酸味并带有泡沫,多为对碳水化合物食品如谷类、山芋等的消化不良;脂肪摄入过多时大便呈奶油状;蛋白质如鱼、肉、禽、蛋等摄入过多,大便呈恶臭,似坏鸡蛋般的臭味。由此可以提示家长,在喂养中应予注意和调整。
婴儿消化不良腹泻时,如腹泻次数不多(每天3一4次)、无呕吐发热、精神活泼、食欲尚可,仍可照常喂哺,但饮食量宜适当减少,并应吃一些含有果胶的食物,如胡萝卜汤、苹果泥、焦米汤(大米50克炒黄后,煮成500毫升的米汤)等,使肠道收敛吸附能力加强,并以母奶或稀释的脱脂配方奶补充营养。待大便转黄并不再稀薄,可逐步恢复到原来的饮食。
如对5个月以上婴儿可食用米糊、烂粥、鱼泥、蛋黄泥、母奶或配方奶等。 1岁以上幼儿腹泻处在急性水样便时,应注意在补充糖盐水的同时,可继续给予饮食,如食用米汤、稀释配方奶、无油蛋花粥、鱼粥和苹果泥等。
当大便性质好转,食欲有所改善时,也不要急于补充营养,增加多种食物。若在一餐中摄入过多,会使腹泻再次反复、加重,得不偿失,而应逐步增加进食量和食物品种,易使胃肠消化功能得到恢复。
腹泻恢复期患儿的食物要烧熟煮透,如做蛋花粥时,先取米汤,将调好的蛋液倒入米汤煮开拌匀,再调入粥内。对肉末和鸡肉末都不可用油炒,应先用水煮酥,再加入粥内,以利于消化吸收。
对饮食调整后仍腹泻迁延不愈的患儿,应去医院化验大便找出病因,避免因长期腹泻影响吸收而造成营养不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