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排尿的通畅,依赖于三焦气化的正常,而究其三焦之本,则源于肾所藏之精气,三焦气化主要依靠肺、脾、肾三脏来维持,在生理情况下,水液通过胃的受纳、脾的转输、肺的前降而下达于肾,再通过肾的气化功能,使清者上归于肺而散布全身,浊者下达膀胱而排出体外。 祖国医学认为为,本病多为劳伤肾精、感受外邪或内外因素交织,以致三焦水液的运行及气化失常而发生,例如,肺失前降,不能通调水道下注膀胱;脾失转输,不能升清降浊;肾的气化功能失常,则开阖不利,此外,肝郁气滞,血瘀阻塞等,皆可影响三焦气化而导致癃闭。 由此可见,本病病位在膀胱,而其根本在肾,又与肺、脾、肝紧密相关,现将本病的病因病机分述如下: (1)中气不足过度劳累,饮食不节,易伤中焦脾胃之气,脾胃湿热不解,则下注膀胱而使其为湿热所阻,致气化不利,小便不能正常渗泄而发生癃闭;或中焦气虚,致清气不能上升,浊阴难以下降,小便因而不利。 (2) 肾元亏虚年老体弱或久病体虚,肾阳亏损,不能蒸化水液,以致膀胱气化无权;或因下焦积热,日久不愈,津液耗损,导致肾阴虚损,累及膀胱,气化失常而发生本病。 (3)肺热气壅邪热犯肺,津液为燥热所炼,肺气不能宣布,失去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的功能,以致上、下焦均为热邪闭阻,则成癃闭。 (4) 湿热下注湿热内蕴,下注膀胱,致使膀胱气化不利,小便不通,而成癃闭。 (5)肝郁气滞七情失调,肝气郁结,疏世不及,从而影响三焦水液的运行及气化功能,致使不能通调水道,形成癃闭。 (6)尿道阻塞瘀血败精滞留不去,凝结为块,阻塞水道,小便难出, 久之则成癃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