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式,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艾灸有什么作用,艾灸对身体具体有哪些好处大家就不一定知道了。 艾灸的作用: 通经活络、行气活血、去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防病保健。 艾灸的好处还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其次,艾灸具有奇特养生保健的作用。进入现代社会之后,针疗不断得到发展,而艾灸却受到了人们的冷落。艾灸在施治过程中,烧灼患者经穴,会在身体上留下施灸的疤痕。灸学大师周楣声先生指出,正是病痛与灸疮带给患者的双重痛苦,使得艾灸一蹶不振,并呼吁对艾灸深入研究,推进艾灸的现代化发展。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艾灸疗效独特性的认识,艾灸疗法重新得到了医学界重视,现代化研究的步伐也在加快。现代的温灸疗法,并不直接接触皮肤,采用艾条悬灸和艾灸器温灸的方式作用治疗疾病保健养生只用,效果也很好。并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不会烧灼皮肤产生疤痕的特点。 艾灸为身体补充阳气,尤其适用于阳虚体质。艾灸有补泻的作用,对于阴虚火旺热症体质的人,要先从泻法开始,滋阴的同时再调理阴阳的平衡. 灸法是利用艾绒在体表穴位上的烧灼,借助灸火的温和热力和药物的作用、腧穴的功能,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法。清代吴仪洛著《本草从新》中记载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意思说:艾绒制成的艾炷,能使热气内注,温煦气血,透达经络,并且艾灸一些具有补益强壮作用的穴位,故而能够达到扶正祛邪,强身保健的作用。保健灸法是自古以来的防病之术。 要使身体健康平安,常灸足三里穴,勿使灸疮干燥,结痂愈合,这是古代医疗长期实践中得出来的经验总结。又如灸风门穴可预防感冒,常灸曲池穴、中脘穴、足三里穴、大椎穴、脾俞穴、肾俞穴、阳陵泉穴、三阴交穴都可以起到保健作用。现代医学实验研究证明,灸法可以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改变血液成分,增加白细胞、血色素、红细胞数量和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加强免疫力,提高机体的抵抗力,从而起到预防保健的作用。 有句话叫:艾草不治病,艾草治百病。 是说艾灸针对的不是疾病,而是人,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机能,提高人体的自愈能力,这样任何疾病都是有可能恢复的,这看似矛盾的两句话,揭示了艾灸的普适性及其卓著的功效。
|
艾灸的疗效之所以神奇,因为通过艾草的燃烧产生近红外和热量一方面能达到温通经络、行气活血、驱寒除湿等效果;另一方面是借助艾草本身的药力起作用,因为艾草是中药中少有的能通十二条经络的药物,所以古人经过多年的摸索,所以人们才将艾草定为施灸的主要原料。 现代医学报告指出,艾灸燃烧时产生的热量,是一种十分有效并适应于机体治疗的物理因子红外线,根据物理学的原理,任何物体都可以发射红外线和吸收红外线,人体也不例外,近红外线对人体的穿透深度较远红外线深,最多可达10mm,并被机体吸收。研究认为,艾灸在燃烧时产生的辐射能谱是红外线,且近红外线占主要成分。 近红外线可激励人体穴位内生物分子的氢键,产生受激相干谐振吸收效应,通过神经-体液系统传递人体细胞所需的能量。艾灸时的红外辐射可为机体细胞的代谢活动、免疫功能提供所必需的能量,也能给缺乏能量的病态细胞提供活化能。 而艾灸施于穴位,其近红外辐射具有较高的穿透能力,可通过经络系统更好地将能量送至病灶而起作用。 另外一项现代研究表明,艾燃烧生成物的甲醇提取物,有清除氧自由基作用,并且比未燃烧的艾的甲醇提取物作用更强。 施灸局部皮肤中过氧化脂质显著减少,此作用是艾的燃烧生成物所致,艾的燃烧不仅没有破坏其有效药物成分,反而使之有所增强,艾燃烧生成物中的抗氧化物质,附着在穴位处皮肤上,通过灸热渗透进入体内而起作用。 上面讲的艾灸作用原理听起来比较复杂,我们不需要研究的这么深,我们对艾灸的作用进行总结,简化为八个字:“三位一体,四效合一”,其中的三位一体是指:有病治病,半病寻病,无病养生;四效合一是指:驱寒邪,补元阳,通经络,调正气。 |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白领人群面临着工作与家庭的双重压力,加之生活习惯的不规律,给自身身体及精神都带来很大的损伤。 艾灸就是通过烟熏火灼把艾草的药力通过穴位经络带到人体的病痛之处,祛除病邪的方法。艾灸是中医五大主流疗法中唯一具有物理和药理综合疗效的学科,是古今公认的补充阳气最有效的方法。艾灸养生不只是调养身体,养心更是关键。说了这么多艾灸的好外,很多人想问了,做艾灸有没有时间限制呢?什么时间做才最好呢? 从节气上来讲,艾灸注重节气灸,因为在节气时候是人身体内阴阳交替的时间,这时艾灸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医养生讲冬病夏至,意思就是冬天得的病要追溯到夏天,是夏天落下的病,要从夏天开始调理。冬至是一年中“一阳升”的时候,最适合做艾灸来补充阳气。 从季节上来讲,冬季是人体寒气最重的时候,也是人体阳气最弱的一个季节,此时若不注意调养,会因阳气不足而引发很多病症,因此冬季艾灸针对寒性体质的人群而言尤其重要。 关于时间方面,艾灸没有特别固定的时间。什么时间都可以灸。饭前饭后,早晚皆可,饭前只要不是太饿就行,饭后半小时至一小时就可以灸,太饱太饿都不能灸。 如果是按疗程艾灸,前三次最好每日连续灸,每个穴位15—20分钟,以后可以隔日一灸10天为一个疗程。小孩子和老人艾灸的时间要短些。 总的来说,艾灸用做保健养生是比较灵活的,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舒适度选择艾灸的时间。一般情况下,用艾灸条灸的时间可以短些,用艾灸器或艾灸罐因为比较温和灸的时间可以稍长。 在古代中国,人们把一天24小时分为12个时辰,而中医学则把每个时辰都与12条经络相对应,如下表。 第一组 时辰 时间 经络 寅 3:00~5:00 肺经 卯 5:00~7:00 大肠经 辰 7:00~9:00 胃经 巳 9:00~11:00 脾经 第二组: 时辰 时间 经络 午11:00~13:00 心经 未13:00~15:00 小肠经 申15:00~17:00 膀胱经 酉17:00~19:00 肾经 第三组: 时辰 时间 经络 戌19:00~21:00 心包经 亥21:00~23:00 三焦经 子23:00~1:00 胆经 丑 1:00~3:00 肝经 那么,这12个时辰与12条经络相对应的意义又是什么呢?「气血迎时而至为盛,气血过时而去为衰,泻时乘其盛,补则随其去,逢时为升,过时为阖」,原来这12条经络是按时间的顺序,就如潮汐一样,流动到哪儿,哪条经络就「涨潮」了,这时这条经络里的气血最为旺盛。所以很多医家喜欢在特定的时辰,去疏通在这个时辰气血最旺盛的经络,或在此时辰服下调理该脏器的药物,这样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是经络、脏腑,时辰的关系。 我将这12条经络分成了3个大组,这样,用时辰来防病治病就变得简单了。 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出现不适,最好在早晨或上午按摩或艾灸与治疗。 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出现不适,最好在中午或下午按摩或艾灸与治疗。 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出现不适,最好在晚上按摩或艾灸与治疗。 就拿一个胃不好的人为例。可以在早晨醒来后,或是上午的时候,先在手臂外侧的肺经、大肠经上找痛点,然后再到腿上的胃经、脾经找痛点,依次慢慢地搓揉或艾灸。 颈肩酸痛、腰不好的人,可以在中午或下午的时候,先在手臂内侧的心经、小肠经上寻找痛点,慢慢地搓揉,然后再到你疼痛的颈子、腰处进行按摩疏通。 肝脏不好的人,最好是在晚上,先在手臂中间的心包经、三焦经寻找痛点,进行搓揉、疏通或艾灸,然后再到腿外侧的胆经和腿内侧的肝经上寻找疼痛、不通的地方进行按摩或艾灸。 身体好、气血足的人,在疏通经络时手法可以稍重些,对疼痛、瘀堵的部位可用拍打或刮痧的方法。而身体弱、气血亏的人,在疏理经络时就不用太着急,按摩的力度要轻一些或进行艾灸,选的穴位与痛点也要少一点,最好选择每一组经络的前两条经络(手臂上的经络)进行按摩,艾灸,排在最后的经络(肾经、肝经、脾经)都尽量少去碰它们。 弄懂了这些,你就可以在补气血、去寒湿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根据不同季节和时辰,有针对性去疏通瘀堵的经络。只要运用得当,相信每一个人都能将神奇的经络运用自如,为你自己和亲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
艾灸对身体很好,但艾灸也有副作用,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艾灸的十大禁忌。 艾灸副作用不可疏忽 1、艾灸的副作用主要表现在错误的判断了身体的体质,错误的选择了施灸的穴位,从而造成的身体的不适,经过正确的方法指导是可以调节过来的。 2、艾灸具有效果明显、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优点,几乎没有什么毒性和副作用,只要操作方法得当,穴位掌握准确,对人体一般不会产生不良反应。 艾灸为身体补充阳气,尤其适用于阳虚体质。 3、艾灸有补泻的作用,对于阴虚火旺热症体质的人,要先从泻法开始,滋阴的同时再调理阴阳的平衡。也就是施灸的穴位和方法有所不同。 4、如果操作不当,也可能会产生不适,就会被理解是所谓的艾灸的副作用,建议应该到专业的地方进行指导。比如专业的艾灸养生馆。 5、艾灸是一种物理和药理结合的中医疗法。是绿色自然疗法,起源于中国古代,是艾草制成的艾绒燃烧来治病养生的方法。 6、但由于体质和症状不同,开始施灸可能引起发热、疲倦、口干、全身不适等反应,一般不需顾忌,继续施灸即能消失。 艾灸的十大禁忌 禁忌一: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脸部、颈部、手臂等,都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禁忌二: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等也不要灸。 禁忌三:艾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艾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以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禁忌四: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 禁忌五: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同时要注意穴位的准确性,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禁忌七: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所以在冬季要保暖,以免治了旧病又添新病。 禁忌八: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时要注意掌握好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禁忌九: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可以用食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禁忌十: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时,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时,或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