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们生活节奏在不断的加快,脾胃虚弱的人也越来越多,脾胃虚弱怎么办好了?脾胃不和的4大表现 1、脸色发黄 如果我们发现一个人的脸色发黄的话,那么就有可能是和我们的脾虚有关系,一个人的脸色暗淡发黄,可能是脾虚,主要表现为吃饭不香,饭后肚子发胀,有腹泻或便溏症状。如果没有及时治疗,脸色就会逐渐变成“萎黄”,即脸颊发黄、消瘦枯萎,这是因为脾的气和津液都不足,不能给身体提供足够营养造成的。与萎黄相反是黄胖,即面色发黄且有虚肿。 2、鼻头暗淡 鼻子和我们的脾脏关联是比较大的,如果我们的鼻头暗淡的话,那么就有可能是脾虚,用手摸摸鼻头会发现有一个小坑,以小坑为中心,周围就是反映脾脏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最明显的区域。如果鼻头发红是脾胃有热证,表现为特别能吃,但吃完容易饿、消化吸收不好、口苦黏腻等。中医方法:脾胃有热者可按摩足三里穴,每次5分钟,每天2~3次,同时配合按摩胃经的内庭穴(在足第二趾、第三趾趾缝之间)效果更佳。 3、嘴唇无光泽 一般脾气充足的人,他们的嘴唇红润有光泽,相反如果我们的脾气亏虚的话,那么嘴唇就会黯淡无光,中医方法:脾气亏虚者可以把午饭时间提前到11时,因为此时脾气最旺,消化食物、吸收营养能力最强。而脾脏最弱的时间是19~23时,可于晚饭1小时后吃1个水果,以帮助健脾。 4、排便失调 有些人排便失调,经常的便秘和腹泻,这样就有可能是我们的脾胃出现了问题,还有的人经常是便秘和拉肚子交替,表现为排便失调。这类人普遍畏寒怕冷、手脚冰凉、失眠多梦、盗汗、形体消瘦,女性大多有痛经的问题,中医认为属于中气亏虚、阴阳两虚。便秘是白领人群的常见问题,是脾胃虚弱、大肠津液不足的表现。人正常情况下,喝进去的水通过脾胃运化,才能成为各个脏器的津液,如果脾胃运化能力减弱,就会导致大肠动力不足,继而造成功能性便秘。这样的人应多吃绿叶蔬菜,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坚持早上起床后喝一杯温蜂蜜水,平时经常多次少量地饮水;饭后顺时针揉肚子,促进肠蠕动;另外每天定时去蹲厕所,培养定时大便的习惯。 脾胃虚弱的调理法:1、注意保暖 当我们出现脾胃虚弱的时候,一定要做好保暖的工作,即使现在是炎炎夏日,老中医告诉我们,身体中出现的大部分毛病都是由于没有做好保暖工作造成的。脾胃虚弱的患者更是要注意保暖工作,如果有胃痛的患者要避免手冷;腹泻的患者最好在肚脐的地方进行有效的保暖。日常要少吃一些生冷的果蔬或者饮品,女性可以多喝一些姜茶。 脾胃虚弱的调理法:2、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保持良好的心态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也是非常的有好处的,可以帮助我们调理脾胃,积极向上、轻松乐观的情绪可以使人体阴阳平衡、气血畅通、神志清楚,使身体保持健康状态或促使疾病痊愈。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当人的精神愉快时,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指挥作用加强,人体内进行正常的消化吸收、分泌和排泄的调整,保持着旺盛的新陈代谢。如果你能坚持做到上面这几项,那么恭喜你,你的脾胃功能就会不断改善,脾胃虚弱也能够逐渐好转和痊愈。 脾胃虚弱的调理法:3、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 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身体素质,对于脾胃健康也非常的有好处,体育锻炼的方法有很多,慢跑、爬山、瑜伽、气功等等都是很好的选择。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够有效的促进肠胃蠕动,提高身体的消化能力和营养的摄取能力。同时也能够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排除身体毒素。脾胃虚弱怎么调理,可以在每天睡觉之前按摩腹部,这样有助于脾胃的顺利运行,这是一种非常好的保健方法。 脾胃虚弱的调理法:4、科学饮食 平时我们还需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要注意科学的饮食,养成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每天定时、定量的吃饭,并且要做到荤素搭配、粗细搭配,不能够出现偏食、挑食的现象。出了主食之外,还应该适当的增加一些新鲜蔬菜和水果的社区,这样有利于消化能力的提高日常生活中,少吃一些辛辣、有刺激的食物,例如大蒜、油炸食物、辣椒、膨化食品等等,同时生冷食物也要少吃一些,因为这些食物都是比较难消化的。
|
宝宝脾胃不好的7大症状? 吃饭宝宝会有什么表现:食欲不振、挑食、厌食,或者食量过大却体型偏瘦。 舌苔 宝宝会有什么表现:正常的宝宝舌苔应该是舌质淡红、舌苔薄白,如果宝宝脾胃不和会出现舌苔白腻、口中有酸腐味的情况。 皮肤 宝宝会有什么表现:皮肤粗糙、干燥、黯淡、有色素沉着,甚至会出现慢性湿疹。 消化 宝宝会有什么表现:宝宝在饭后会经常腹胀,甚至会出现呕吐物或大便中有奶瓣或未消化完全食物的情况。 体质宝宝会有什么表现:宝宝因脾胃不和,营养吸收不好,会出现手心发热、抵抗力差,还有反复感冒的情况。 睡眠 宝宝会有什么表现:睡觉不踏实、睡着时眼睛会露条小缝儿、夜里爱哭闹,还会有咬牙、磨牙的情况。 精神 宝宝会有什么表现:会比一般宝宝显得“懒惰”些,不爱运动,或稍微活动就爱出汗,爱发脾气,常哭闹。 宝宝脾胃不和的4大注意事项 1、宝宝的脾胃与成人不同 宝宝的脾胃功能并非一出生就已发育成熟,脾胃功能是随着宝宝的成长而慢慢发育成熟的。尤其是新生宝宝的胃,特别稚嫩。而且新生宝宝的胃和成人的胃有很大的不同,它仅有弹珠大小,而且是横躺着的。 2、需恰当的喂养常识 在喂养过程中,任何小疏忽都会影响宝宝的脾胃功能。如果妈妈没有储备必要的喂养常识,不恰当的喂养方式会造成宝宝脾胃不和。 比如,有的妈妈总怕宝宝吃不饱,喂养过多,宝宝的脾胃不能承受,而损伤脾胃。喂养宝宝也要每餐只要七分饱;有妈妈总想给宝宝吃更多营养的食物,而没有注意宝宝此时的脾胃还不能过多食用寒凉的食物,像雪梨、菠菜、螃蟹。 宝宝的脾胃同样喜欢平性的食物,像苹果、樱桃、葡萄、花椰菜、南瓜等;还有的妈妈宝宝过了1岁,依然会在睡前加餐。其实12个月以前的宝宝,吃夜奶很正常,可当宝宝过了1岁,作息越来越正常,此时便不宜在深夜给宝宝加餐。过度加餐,脾胃会因得不到休息而导致消化功能紊乱,从而导致脾胃不和。 3、药物需酌情使用 宝宝免疫力差,难免生病,然而治疗的药物也会影响到宝宝的脾胃功能,比如过量使用苦寒的药物会伤脾阳,过量使用辛燥的药物则会伤胃阴,长期反复使用抗生素也会导致脾胃不和。 4、病后康复疏于调养 宝宝在生病后需要特别对待,易吃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如果妈妈在宝宝康复时疏忽调治,让宝宝像平时一样进食,也会影响宝宝的脾胃功能。 |
脾虚不好吃什么调理? 1、扁豆山药粥 扁豆山药粥出自于《本草纲目》,其以扁豆、山药、粳米等为主要原料,煮制成粥食用。具有健脾、止泻和消暑的作用。对于脾虚引起的脾不统血、食欲不振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扁豆在中医里有健脾的功效之外,还可以化湿治疗脾湿,同时对于女性白带过多有益。而现代研究发现扁豆含有血球凝集素,可以改善脾不统血引起的出血现象。而山药是典型的食药同源食物,其对脾虚胃弱有很好的调理作用,同时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2、薏米莲子粥 这款粥采用薏米、莲子和大米作为原料煮制,可以根据自己的口感加入少了的冰糖。 其中的薏米是典型的去脾湿、健脾胃的食物,而莲子有补元气、收敛的功效。这两者一同食用可以改善食欲不振、女性白带多、浮肿等现象。 3、艾草母鸡汤 调理脾不统血在中医看来饮食上要注意补气摄血,其中艾草母鸡汤就是不错的选择,并且这是一道有名的药膳。其采用母鸡、艾叶、米酒等一同煲制而成。有补气养血、补虚损的功效。特别适合女性因脾不统血出现的月经多、月经时间长、闭经甚至是月经不调等。 艾草有温经、祛湿、散寒、止血和消炎等一系列作用。而母鸡一直是生活中补气的营养食物,蛋白质含量高,而脂肪低。 脾胃虚弱的表现? 1、食欲受到影响 当脾气虚时,除了容易食欲下降之外,还容易发生腹胀,尤其在饭后加重。 2、容易发生腹泻 脾气虚或脾湿,常常会有腹泻、腹痛、畏寒等现象,甚至小便多。 3、脸色白或浮肿 脾虚人的常常脸部浮肿,有眼袋,脸色也苍白。 4、女性容易月经多 中医认为脾主统血,脾虚则不统血,容易出现慢性出血的现象,对于女性来说会出现月经多、便血、皮下出血等现象。 5、没有活力 脾虚人群早晨会出现胸闷气短、头晕等现象,平时则容易发生懒言少语、身体乏力和没有精神的状态。 另外,脾胃还对食物消化、吸收起到作用,所以当脾胃虚弱时,食物营养也不会得到很好的吸收利用。当时脾胃虚弱的出现并不是偶然,一些人群会因为不同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而发生脾胃虚弱。 脾胃虚弱怎么治疗? 一、脾胃虚弱的预防 1、保持心情愉快、乐观,避免抑郁、焦虑、生气等情绪及心理状态。《内经》里“怒则肝气乘矣,悲则肺气乘矣,恐则脾气乘矣,忧则心气乘矣”“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等,讲的就是因情志失调而发病。 2、戒烟酒,忌食生冷肥甘及粗糙、过硬、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避免暴饮暴食或饥饱失调、饮食不规律等不良习惯。 3、慎用对身体胃肠有刺激性的药物,比如激素、阿司匹林、抗凝药等等。又或者是过于苦寒的药物,如龙胆草、苦参、黄连等,都要谨慎食用。 4、劳逸结合,适当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二、药点药饭 药点、药饭是将谷物与某些食物和药物一起制作成饭、糕、饼、包子、馒头等主食或点心,用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方1、橘红糕 鲜橘皮10克,打碎成细粒后用糖浸渍,再和入面粉制成糕点。适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咳嗽痰多。 方2、豆蔻馒头 白豆蔻粉6克,撒入适量的面粉内,再蒸煮成馒头,适用于腹胀、食欲不振。 方3、红枣益脾糕 红枣30克、白术10克,干姜1克,鸡内金10克。先将其熬成汁,再将汁与500克的面粉及糖制成糕点,此食疗可适用于胃呆纳减,大便溏薄的症状。 方4、山药饭 山药、莲肉、米仁、扁豆各30克,洗净切碎,莲肉去皮,芯后煮烂,再与粳米一起煮饭,适用于脾虚泄泻、食欲不振。 脾胃虚弱调理食疗粥? 1、八宝粥 莲子、芡实、薏苡仁、山药、桂圆、红枣、白扁豆各5克、粳米l00克,煮粥食用。能益气养血,健脾强身,适用于体虚乏力、食少纳呆、气血亏虚。 2、山药薏苡仁粥 山药50克,薏苡仁15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能补气健脾胃,止泻,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泄。 3、山楂麦芽粥 山楂15克,麦芽15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能刺激消化,健脾开胃,缓解由于消化不良所导致的腹胀,食欲不振和消化不良等问题。 4、薏苡小豆粥 薏苡仁15克,赤小豆15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能渗湿利水,健脾益气,适用于脾虚湿盛所致的食少纳差、脘腹胀闷、尿少浮肿。 |
脾虚的人如何选择食物? 宜食具有补脾益气、醒脾开胃消食的食品,如粳米、灿米、锅巴(焦锅)、意米、熟藕、粟子、山药、扁豆、证豆、葡萄、红枣、胡萝卜、马铃薯、香菇等。 忌食性质寒凉、易损伤脾气的食品,如苦瓜、黄瓜、冬瓜、茄子、空心芹菜、笕莱、茭白、葛笋、金针菜、柿子、香蕉、批把、梨、西瓜、绿豆腐、肢麦等。其中味厚滋腻,容易阻碍脾气运化功能的食品有鸭肉、猪甲鱼肉、牡颇肉、牛奶、芝麻等;利气消积、容易耗伤脾气的食品有养山檀、萝卜、香菜等。 红薯 红薯有补脾和血、益气通便的作用,脾虚的人,可用红薯作为主粮,长期食用。 板栗 板栗能补脾健胃,补肾强筋,活血止血。对于脾虚食少,反胃,泻泄等症状有很多的缓解,气滞腹胀者忌食。 山药 山药可补气健脾,养阴益肺,补肾固精。若出现脾气虚弱,食少便溏,慢性泄泻等症状,可用山药熬粥煲汤食用。 红枣 红枣能补益脾胃,养血安神。李时珍称“枣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对脾虚便搪、胃弱食少、气血不足的人来说,经常服用红枣有很大的益处。 香菇 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倦怠乏力的人可多吃香菇,属于发物,麻疹和皮肤病、过敏性疾病忌食。 专家建议:在饮食调理之余,配合穴位按摩,效果会更好。最简便的按摩方法就是按揉侧腹部的带脉。按揉带脉不仅可以刺激胆经,化解腹部水湿,更重要的是可以振奋脾胃的阳气。每天早晚都可以按一次,一次15分钟左右。 如何去除黑眼圈 敷牛奶 牛奶是常见的美容佳品,对美白,湿润具有一定的作用,即可外敷也可内调,取一定量的牛奶和水一起混合,然后放入冰箱里冰冻几分钟,用化妆棉沾湿,把它敷在眼部四周,并进行5-10分钟的按摩,再用水洗净,有效改善黑眼圈的同时,使肌肤光滑,细腻。 敷蜂蜜 先把脸部洗干净,待其自然干后,然后用化妆棉沾湿蜂蜜,把它涂在眼部周围肌肤上,并按摩几分种,过10分钟后用清水洗净,水不要擦去使其自然干,这样便可击退黑眼圈,如果在涂上眼霜的话,效果更佳。 茶包敷眼 很多人也许认为用过的茶包就没有任何价值,就像急于丢掉,殊不知它还有具有去黑眼圈的作用,尤其是冰冻过的茶包,将它冷冷的贴在眼周肌肤上,对于已经形成的黑眼圈,则具有收敛淡化的功效,效果还不错呢。 涂眼霜 眼霜搭配正确的按摩手法是改善黑眼圈常用的一种方法,使用时先把眼霜擦在眼部四周,然后用双手轻轻的按摩,停留几分钟,再轻轻移至眼角处,回来按压,加快肌肤血液的循环,促使眼霜快速被吸收,去除黑眼圈的同时,有效提亮肤色。 |
以下10种中成药,是常见调理脾胃的药? 1、大山楂丸 【适应症】用于食积内停所致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脘腹胀闷。 【主要成分】山楂、六神曲(麸炒)、麦芽(炒)。 【功效】开胃消食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2丸,一日1~3次,小儿酌减。 【药理作用】大山楂丸是最常用的消食导滞的药物,主要成分是大山楂,主要作用是消除肉积,对于肉食吃多的孩子,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2、健胃消食片 【适应症】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食积,症见不思饮食、嗳腐酸臭、脘腹胀满;消化不良见上述症候者。 【主要成分】太子参、陈皮、山药、麦芽(炒)、山楂。 【功效】健胃消食。 【用法用量】口服,可以咀嚼。一次3片(0.8克/片),一日3次,小儿酌减。 【药理作用】这是个比较全面的化积与扶正兼顾的方子,可以在孩子因为积食而患外感的时候,配合治疗外感的药物使用,也可以在平时孩子积食的时候使用。 3、小儿化食丸 【适应症】本品用于食滞化热所致的积滞,症见厌食、烦躁、恶心、呕吐、口渴、脘腹胀满、大便干燥。 【主要成分】六神曲(炒焦)、山楂(炒焦)、麦芽(炒焦)、槟榔(炒焦)、莪术(醋制)、三棱(制)、牵牛子(炒焦)、大黄。 【功效】消食化滞、泻火通便。 【用法用量】口服。周岁以内一次1丸,周岁以上一次2丸,一日2次。 【注意事项】服用前应除去蜡皮、塑料球壳。本品可嚼服,也可分份吞服。这个方子的力道比较猛烈,对于积滞严重的情况,可以使用,尤其是积食导致大便不通畅的时候,效果更好,但是这个方子在轻微的积食的时候,不要轻易使用。 4、小儿化食口服液 【适应症】用于小儿胃热停食,脘腹胀满,恶心呕吐,烦躁,口渴,大便干燥。 【主要成分】山楂(炒焦)、神曲(炒焦)、麦芽(炒)、槟榔(炒焦)、三棱(麸炒)、大黄、莪术(醋制)、牵牛子(炒) 【功效】消食化滞,泻火通便 【用法用量】口服,三岁以上每次10毫升,一日2次。 【注意事项】与小儿化食丸可酌情取舍。 5、小儿消积丸 【适应症】用于小儿各种停食积滞、脘腹胀满,面色萎黄,身体瘦弱。 【主要成分】槟榔、香附(醋炒)、牵牛子(炒)、大黄、巴豆霜、枳壳(麸炒)、厚朴(姜制)、青皮(醋炒)、三棱(醋炒)、莪术(醋煮)等14味 【功效】消食导滞,理气和胃,止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至三个月每次5丸,三至六个月每次10丸,一至二岁每次30丸,三至六岁每次50丸,七岁至十二岁每次80丸;一日2次。 【注意事项】虚弱、滑泻,外感者均忌服,如服药后大便泻次过多,食欲不振,应立即停药。这个方子对严重的积食导致的小儿腹胀,尤其是肚子疼痛的,效果较好,但是力道比较大,所以要慎重使用,最好请医生指导使用。 6、肥儿丸 【适应症】用于小儿消化不良,虫积腹痛,面黄积瘦,食少腹胀泄泻。 【主要成分】肉豆蔻(煨)、木香、六神曲(炒)、麦芽(炒)、胡黄连、槟榔,使君子仁。 【功效】健脾消积,驱虫。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2丸,一日1~2次,三岁以内小儿酌减。 【药理作用】这个方子也具有消除积食的作用,但是更主要是调理肚子里有肠道寄生虫的情况,因此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才妥当。 7、小儿七星茶 【适应症】用于小儿积滞化热,消化不良,不思饮食,烦躁易惊,夜寐不安,大便不畅,小便短赤。 【主要成分】薏苡仁、稻芽、山楂、淡竹叶、钩藤、蝉蜕、甘草。七味药制成,故名七星茶。 【功效】开胃消滞、清热定惊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0毫升,一日2~3次。 【药理作用】山楂、消食健胃(君药);谷芽,清热除烦(君药);生薏米,利尿化湿,健脾胃(臣药);淡竹叶,利小便(臣药);钩藤,平肝息风(佐药);蝉蜕,疏水透疹(佐药);甘草,补肝益气,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使药)。此方对于儿童因为积食导致的情绪异常治疗效果较好。 8、婴儿素 【适应症】主要用来治疗婴儿消化不良、乳食不进、腹胀、大便次数增多。 【主要成分】白扁豆(炒)、山药、白术(炒)、鸡内金(炒)、川贝母、木香(炒)、碳酸氢钠、牛黄。 【功效】健脾、消食、止泻 【用法用量】口服、一至三岁一次1~2袋(0.5克/袋),周岁以内每次半袋,一日2次。 【注意事项】 1、适用于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气臭,含有未消化之物,乳食少进的患儿。 2、可用温开水调成羹状后服用,也可用奶共服。 【药理作用】此方对于脾胃虚弱引起的积食效果较好,主要对象是婴儿。 9、小儿复方鸡内金散 【适应症】用于小儿因脾胃不和引起的食积胀满,饮食停滞,呕吐泄泻。 【主要成分】鸡内金、六神曲。 【功效】健脾开胃,消食化积 【用法用量】口服。小儿一次0.5克,每日3次,周岁以内酌减。 【药理作用】这是一个比较平和的消积方子,对于儿童因饮食过饱而出现的积食,效果不错。 10、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 【适应症】用于小儿食积咳嗽属痰热症,症见咳嗽,以夜重,喉间痰鸣,腹胀,口臭等。 【主要成分】山楂(炒)、槟榔、枳实、枇杷叶(蜜炙)、瓜蒌、莱菔子(炒)、葶苈子(炒)、桔梗、连翘、蝉蜕。 【用法用量】口服。周岁以内每次5毫升,一至两岁每次10毫升,三至四岁每次15毫升,五岁以上每次20毫升,一日3次,5天为一疗程。 【药理作用】积食会引起外感咳嗽,如果咳嗽属于热症,同时伴有积食,可以使用此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