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孕前检查什么时候? 孕前检查一般建议在孕前3-6个月开始做检查,包括夫妻双方。 女方的孕前检查最好是在月经干净后3-7天之内进行,注意检查前最好不要同房。一旦孕前检查发现其他问题,还可以有时间进行干预治疗。 所以,至少提前3个月进行孕前检查为宜,而且夫妻双方应同时进行。 孕前检查最好提前3个月? 孕前3—6个月无论从营养方面,还是接种疫苗方面以及补充叶酸,都留有相应的时间。一旦孕前检查发现其他问题,还可以有时间进行干预治疗。所以,至少提前3个月进行孕前检查为宜,而且夫妻双方应同时进行 女性二胎孕前检查项目? 1、全身体格检查 进行全身检查及生育能力评估,对身体的各个脏器如心脏、肝脏、肾脏等,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通过检查心、肺、肝、肾功能是否适合怀孕。 2、血常规 了解血红蛋白的高低,如果有贫血等血液体统疾病,应该先治疗后怀孕。另外也了解凝血情况,如发现有异常先治疗再怀孕。 3、尿常规 十个月的孕期对于母亲的肾脏系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身体的代谢增加,会使肾脏的负担加重。如果肾脏存在疾患,后果会非常严重。 4、白带常规 通过白带常规筛查滴虫、霉菌、支原体衣原体感染、阴道炎症,以及淋病、梅毒等性传播疾病。如果患有性传播疾病,最好是先彻底治疗,然后再怀孕。 5、大便常规 查虫卵、潜血试验,检查粪便中有无红细胞、白细胞,排除肠炎、痔疮、息肉等病变。 6、妇科内分泌 通过检测血清中黄体生成素、促卵泡激素、催乳素、雌二醇、孕酮、睾酮等六项指标,来准确了解女性内分泌情况。 7、ABO溶血检查 包括血型和ABO溶血滴度。(检查对象为:女性血型为O型,丈夫为A型、B型,或者有不明原因的流产史。)避免婴儿发生溶血症。 8、口腔检查 如果牙齿没有牙疾问题,只需要做好洁牙工作即可。但是如果准妈妈的牙齿出现损坏严重的,到了孕期牙齿痛起来需要用药或者拔牙,对胎儿影响很大,所以如果有牙疾应该及早进行治疗。 9、染色体检查 检查遗传性疾病。有遗传病家族史的育龄夫妇检查染色体是否异常,及早发现克氏征、特纳氏综合症等遗传疾病、不育症。 10、糖尿病检测 包括空腹血糖检测和葡萄糖耐量实验。原患有糖尿病的女性,必须先请医生检查评估后再决定是否怀孕。 11、乙肝病毒抗原抗体检测 乙肝病毒能通过胎盘引起宫内感染或通过产道干扰,导致胎儿出生后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因此准备生二胎的准妈妈要进行该检测。 12、性病检测 如果怀疑自身或者丈夫有性病或者曾患性病,如梅毒、艾滋病等,都应该进行性病检测,如果检测结果有异常,应及时治疗。 13、TORCH检测 TORCH检测包括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的检测。 男性二胎孕前检查项目? 1、精液检查: 精液检查主要是为了查看男性精液的质量。一般通过精液的颜色、液化情况、活力情况、畸形率、浓度等方面确定精子质量,还可获知精子活力、是否少精或弱精、畸形率、死亡率等,判断男性是否患有前列腺炎等。 2、泌尿生殖系统检查: 查看是否有生殖道感染、生殖器官疾病等,男性生殖道感染常引起睾丸炎、附睾炎、前列腺炎、精囊炎、尿道炎等。 3、传染病和性病筛查: 如果长时间未做过体检,或曾有过传染病既往病史的男性,应该进行肝病、肺结核、梅毒、艾滋病等筛查,以防对胎儿带来伤害。 4、染色体和血型检查: 如果家族有遗传病史或者妻子为O型血等情况,需要进行染色体检查和血型检查等。
|
二胎孕前检查需要注意哪些? 1、检查时间:孕前检查一般建议在孕前3-6个月开始做检查,包括夫妻双方。女方的孕前检查最好是在月经干净后3-7天之内进行,注意检查前最好不要同房。夫妻双方至少提前3个月进行孕前检查为宜。 2、最好空腹:女性朋友计划在进行孕前检查的当天凌晨,也就是0点开始,要禁止进食,禁止喝水,因为有的孕前检查项目需要空腹进行,否则会影响孕前检查的正常进行。 3、b超憋尿:在孕前检查中,其中有妇科B超检查,此项检查需要在膀胱充盈的前提下来做,因此,要在B超检查之前憋尿。尽量在早晨起床后接少许晨尿,以备验尿使用。 4、收集晨尿:早晨第一次排出的尿液,收集一些放入干净的小玻璃瓶中,备化验用。还有B超检查需要膀胱充盈,所以要憋尿,最好是早晨排尿后到做B超前都不要再排尿了。 5、做X线检查时,要穿棉布内衣,不要穿带有金属钮扣的衣服、文胸;身上若有项链、手机、钢笔、钥匙 等金属物品要摘除。 6、男性戒烟戒酒:检查前三天不要抽烟喝酒,不要吃油腻、糖分高的食物。男性朋友要在计划怀孕之前的三个月甚至半年之内戒烟戒酒,因为吸烟会引发性功能障碍,降低生育力能,影响到受孕的成功率,影响受精卵及胚胎的质量。 7、必做精液检查:若从事放射线,化学物质,农药或高温作业等工作,可能影响生殖细胞时,一定要进行精液检查。 孕前检查饮食要清淡: 在做检查前3—5天的时候,饮食一要清淡,最好不要吃吃猪肝、猪血等含血性之食物。而且检查前一日晚上十二点以后,请完全禁食。 女性于体检前一天不要饮酒,还要限制高脂高蛋白的摄入,防止使用对肝肾功能有影响的制剂颗粒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