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吐奶是常见的情况,一般宝妈会以为这是疾病的信号,认为孩子可能发烧着凉了。其实孩子吐奶的原因有很多,现在和大家一起分析一下吐奶的原因和紧急的处理方式。 吐奶的原因 生理原因 主要是与孩子胃部发育不成熟有关,孩子此时的胃在体内多处于横位(成人为斜位)胃的入口(贲门部分)比较松弛,关闭不紧,易被食物冲开 。当胃内奶汁稍多时,可以冲开贲门而倒流回食道,再通过口腔呕出。 喂养不当 如喂奶过快;喂奶过量过多;频繁更换奶粉;喂奶前较长时间哭闹;喂奶时吞入大量空气等。都会导致孩子吐奶频繁。 其他原因 孩子刚吃完奶后体位变动过大,如换尿布,洗澡,按摩等。 喂奶的姿势不对是宝宝吐奶的原因之一 吐奶是婴儿常见的现象,有两方面的原因所致:一是全身性或胃肠道疾病时的一个症状;二是婴儿胃肠道的解剖生理特点容易发生吐奶。总的来看,由于第二种原因引起的吐奶比较常见。 当然了,喂奶的姿势也是很重要的。
喂奶姿势不正确引起的吐奶:宝宝的胃不像大孩子和成人那样垂向下方,而是呈水平位,胃的容量小,存放食物少,胃收缩功能又没有完全发育健全,所以才很容易发生吐奶。不了解宝宝肠胃特点的爸爸妈妈,可能会喂奶中,无意中增加了宝宝吐奶的可能性。 错误的喂奶姿势 错误一:仰卧喂奶可能是怕宝宝累着,或是便于喂奶,不少家长都是采取宝宝仰卧时喂奶的方法,其实这是不太科学的。由于宝宝胃结构的特殊性,仰卧时,很容易造成奶水在胃里滞留,很容易导致吐奶
错误二:喂奶时空气进入与大人相比,新生儿的喉头位置要高一些,再加上他们含乳头的方式比较笨拙,吃奶时空气容易与奶汁一起吸入胃部,这样在打嗝或晃动身体时很容易出现吐奶。抱着宝宝喂奶时,一是动作尽量要轻,不要剧烈晃动宝宝的身体。二是在喂奶时,要让孩子的嘴裹住整个奶头,不要让空气乘虚而入。用奶瓶喂时,还应让奶汁完全充满奶头,尽量避免空气在喂奶时带进孩子的胃里造成吐奶。 如何减少吐奶的次数和量 适当的喂食 避免过量喂哺。胃内容量过大可诱发吐奶。将喂养量减少至平常量的三分之二。为保证吃过的奶有充分的时间有胃内排入肠中,配方奶喂养应间隔2.5-3小时喂养一次,纯母乳喂养应按需哺乳。 喂养时不要太急 太快 中间应暂停片刻,以便孩子的呼吸更顺畅 奶嘴开孔适中 开孔太小需要大力吸吮,孩子太费劲不愿意吃奶,开孔太大容易被奶呛到。 避免腹压过高 孩子的纸尿裤不要包的过紧,更换的不要过勤。换尿片是不要将腿抬得太高。另外刚吃完奶后不要去逗孩子。 拍嗝 喂奶后,注意将孩子竖直趴在大人肩膀上,空心掌轻拍孩子背部,孩子吃完奶怎么拍嗝?直到打2-3个嗝后,将孩子身体略提高一些且取右侧卧位,保持这样至少30分钟。期间不要随意摇动或晃动孩子 什么情况下需要看医生? 如果孩子体重增长良好,没有难受的表现,各项生理指标正常,这种情况考虑为生理性吐奶,经过改善喂养方式就会好转。如果吐奶频繁,而且量大甚至呈喷射状,体重不增,或同时伴有腹胀、腹泻、发热等症状,应送医院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孩子呛奶了怎么做 呛奶窒息的婴儿可出现颜面青紫、全身抽动、呼吸不规则,吐出奶液或泡沫、鲜血、黑水等。婴儿的大脑细胞对氧气十分敏感,如抢救不及时极易造成婴儿猝死。 因为严重窒息,完全不能呼吸,婴儿几乎没有入院急救的机会,家长只能争分夺秒立即抢救; 体位引流 如果孩子饱腹呕吐发生窒息,应将平躺宝宝脸侧向一边或侧卧,以免吐奶流入咽喉及气管;如果宝宝吃奶之初咽奶过急发生呛奶窒息(胃内空虚),应将其俯卧在抢救者腿上,上身前倾45-60度,利于气管内的奶倒空引流出来。 清除口咽异物 如果妈妈有自动吸乳器,立即开动,只用其软管,插入孩子口腔咽部,将溢出的奶汁、呕吐物吸出;没有抽吸装置,妈妈可用手指缠纱布伸入孩子口腔,直至咽部,将溢出的奶汁吸除,避免婴儿吸气时再次将吐出的奶汁吸入气管。 刺激哭叫咳嗽 用力拍打孩子背部或揪掐刺激脚底板,让其感到疼痛而哭叫或咳嗽,有利于将气管内奶咳出,缓解呼吸。 辅助呼气 重点是呼气,带有喷射力量。方法是抢救者用双手拢在患儿上腹部,冲击性向上挤压,使其腹压增高,借助膈肌抬高和胸廓缩小的冲击力,使气道呛奶部分喷出;待手放松时,患儿可回吸部分氧气,反复进行使窒息缓解。 学会以上这些内容,再也不担心孩子吐奶而手足无措了。各位宝妈都要当一个有心人,好好的安抚和宠爱自己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