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养学会根据宝宝的年龄划分,推荐每日锌的摄入量为: 据资料调查显示,我国大多数婴幼儿每日锌的摄入量只有上述的60%,并没有达到标准。 宝宝缺锌的危害 可能许多爸妈并没有意识到缺锌的严重性,那么瓜妈首先为你们科普一下,缺锌究竟会对孩子造成哪些危害? ①食欲下降。出现挑食、厌食、拒食,大点的孩子还会表示没有饥饿感。 ②异食癖。爱乱吃奇奇怪怪的东西,比如咬指甲、啃玩具、吃头发、纸屑、泥土等等。 ③生长发育迟缓。身高比同龄组的低3—6厘米,体重轻2—3公斤。 ④免疫力低下。经常感冒发烧,反复呼吸道感染。出现外伤时,伤口不容易愈合,容易患皮炎、顽固性湿疹等,口腔溃疡反复发作。 ⑤影响智力。多动、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差。 ⑥皮肤毛发异常。皮肤易感染化脓,宝宝身上易长湿疹、皮疹、疱疹;头发稀黄、缺乏光泽、指甲不光滑,指甲出现白斑,手指长倒刺,烫伤创面不易愈合等。 宝宝缺锌的原因 那么什么情况下会缺锌呢?孩子缺锌通常是这些原因引起: ● 摄入不足。孕期锌摄入不足易导致胎儿锌储备少,母乳期锌摄入不足易导致婴儿锌摄入不足。 ● 需求增大。生长发育迅速,锌需求增大,但体内储备不足易导致缺锌。 ● 膳食结构不合理。植物性食物过多,富含锌的肉类食物摄入过少易缺锌。而且钙铁膳食纤维和植酸吸收过多也会抑制锌的吸收。 ● 锌丢失过多。宝宝户外玩耍,若长期出汗多,或慢性腹泻容易造成锌缺乏。 ● 其他因素。遗传缺陷、铅中毒、被动吸烟导致镉摄入增多影响锌吸收。 最近几年因为网上各种知识宣传,家长们开始重视钙、铁、锌这些微量元素的摄入,并变得敏感,一旦宝宝出现一点症状,就会立刻担惊受怕,联想到缺锌。 但是下面这些情况 有时候却并不表示孩子缺锌了 不好好吃饭 宝宝零食吃多了,偶尔几顿不吃饭是正常表现,有时的确是吃饱了,这个时候不必强求孩子吃饭。 出汗多 婴幼儿皮肤水分含量大,身体新陈代谢快,植物神经发育不健全,所以容易一动就出汗,夏天出汗多不是缺锌的症状,但是长期出汗过多会引起缺锌。 经常啃指甲 父母应该去思考是否平时教育不周到,导致了孩子的这种不良习惯。 头发少而黄 孩子的头发多少与毛囊有关,1岁以后毛囊迅速发育,头发自然会长好。 倒刺 手指长倒刺是由于指甲周围角质层过于干燥发生了剥离,试试洗干净手指,然后涂抹润肤霜。 如何正确给宝宝补锌 母乳摄入 文章开头中提到,中国营养学会根据年龄,建议锌的日需量为:初生~6个月婴儿为3毫克;7~12个月婴儿为5毫克;1~3岁幼儿为10毫克;孕妈妈则需20毫克;乳母需20毫克;正常成人需10-15毫克。 妈妈喂养宝宝主要靠母乳。母乳中锌的吸收率高,可达62%。尤其是初乳含锌量高,平均浓度为血清锌的4─7倍。 所以妈妈要多吃含锌量多的食物,比如瘦肉类、猪肝、禽类、蛋黄等,也可以喝一些补锌制剂,比如葡萄糖酸锌、硫酸锌口服液等。 值得一提的是,母乳和奶粉混合喂养的宝宝也要注意给宝宝选择一款接近母乳配方的奶粉。 断奶后辅加富锌食品 锌每天只需10毫克,但由于体内无法大量贮藏,所以需要经常由食物供给。 据测定,动物性食物的含锌量高于植物性食物,且动物蛋白质分解后所产生的氨基酸能促进锌的吸收,吸收率一般在50%左右。 而植物性食物所含锌,可与植物酸和纤维素结合成不溶于水的化合物,从而妨碍人体吸收,吸收率仅20%左右。 下面是含锌量高的食物 妈妈们拿起小本本记起来啦~ ①海产品:其中含锌最高的食物为贝类,如牡蛎、生蚝、扇贝、花蛤等,另外,鱼虾、海带也是不错的选择。 ②动物肝脏:鸡肝、鸭肝、猪肝中含锌较多,推荐孩子一周吃2—3次的动物肝脏。 ③肉类:动物性食物分解后,产生的氨基酸可帮助锌的吸收率在40%以上,如牛肉、羊肉、猪瘦肉等。 ④蔬果:蘑菇、扁豆、土豆、白菜、南瓜、胡萝卜、茄子、橙子、柠檬、核桃、花生、玉米、菜花、西兰花、菠菜、黑木耳等植物性食物含锌。 宝宝添加辅食后,可以开始添加易吸收的富锌辅食:瘦肉末、蛋黄、鱼泥、动物肝、牡蛎、花生米粉、核桃仁粉等。 儿童补锌靠均衡膳食 5岁以上的儿童,完全可以从食物中摄取足够的锌元素,所以要从小教育孩子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注重饮食结构合理平衡,粗细杂粮混合搭配。 平时还应注意不要让孩子吃过多的白糖和甜食,以免影响锌的吸收。 绝不可把锌类药物当成万能的“营养滋补品”,长期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