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早期主要有以下五大症状: 第一:肿块肿块常为无痛性,单个,不规则,大多为实性,较硬,活动度较差。乳腺的外上象限是乳腺癌的好发部位。 第二:局部皮肤改变 乳房皮肤出现“酒窝征”是一个重要体征,由于库柏氏韧带牵扯或肿瘤与皮肤粘连所造成。当癌细胞堵塞皮下淋巴管可出现桔皮样水肿,部分出现静脉曲张、卫星结节。 第三: 乳头改变 当乳腺病灶侵犯到乳头或乳晕下区时,乳腺的纤维组织和导管系统可因肿瘤侵犯而缩短。牵拉乳头,使乳头偏向肿瘤一侧,病变进一步发展可使乳头扁平、回缩、凹陷、直至完全缩人乳晕下,看不见乳头。乳头糜烂也是乳腺癌的重要征象。 第四:乳头溢液 乳腺导管尤其是当乳腺大导管上皮增生、炎症、出血、坏死及肿瘤等病变都可发生乳头溢液。溢液可以是无色、乳白色、淡黄色、棕色、血性等,可以呈水样、血样、浆液性或脓性,而乳腺癌以血性多见,常因污染内衣时患者自己发现。 第五:疼痛 这个比较少见,少数病人可出现隐痛或刺痛。
|
乳腺癌有哪些症状? 1、乳腺癌的前兆最常见的表现是乳房肿块,乳房肿块可能是乳腺癌的患者第一发现的症状,很多乳腺癌的患者都是在洗澡或者换衣服的时候发现乳房出现肿块。 但是不是说有乳房肿块就是乳腺癌,大约有一半以上的女性都可能出现过乳房肿块,这与体内雌激素的变化有关,但绝大多数女性的乳房肿块都是良性的,可能为乳腺增生或者乳腺囊肿,这种良性的肿块大多发生于年轻的女性。如果35岁以上的女性乳房出现肿块就应该引起重视,特别是绝经以后的女性出现乳房肿块就更可能为乳腺癌。 所以出现乳房肿块时也不要增加思想负担,如果出现活动性差的乳房肿块且不见消退应及早就医诊断。 2、乳腺癌其他的前兆表现还有不少,如乳房皮肤呈橘皮样表现;两个乳房或乳头出现不对称,乳房出现凹陷,乳头上翘、回缩、或者出现分泌物;乳房皮肤溃烂;乳房皮肤变红,出现皮疹类炎症;一侧腋窝部或肩背部、上臂等部位酸痛不适等,都有可能是患乳腺癌的前兆表现。 |
很多女性都应该听说过乳腺癌吧,很多女性都会了解了乳腺癌的危害。患上了乳腺癌对于自身的危害不容小觑,需要及时的治疗,在治疗前需要多了解一下引起乳腺癌的四大因素是什么? 1、雌激素因素 如初潮过早12岁以前或绝经过晚55岁以后的妇女患乳腺癌的危险性增高2倍。从未生过孩子或35岁以后生第一胎的妇女其患乳腺癌的危险性增高3倍左右。口服避孕药并不增加乳腺癌的发病机会,但如果在第一次怀孕前使用口服避孕药达数年之久,可能会对乳腺癌的发病有一定的影响。也有报道,绝经期后长期使用激素替代疗法可以增加乳腺癌发病的危险性。 2、膳食因素 以肉食为主的比以素食为主的妇女发病率高。肥胖妇女较易患乳癌,绝经后尤为明显。 3、遗传因素 极少数乳腺癌是遗传性的,如果某妇女的母亲或其姐妹患过乳腺癌,那么该妇女发生乳腺癌的机会比一般人群高2~3倍。 4、乳腺良性疾病 如乳腺囊性增生症、乳腺纤维瘤等,都有恶变的可能。 导致乳腺癌的发病原因 当听到癌症,这两个词的时候,很多对女性都会很担心,比如乳腺癌,这个疾病有很严重的危害。乳腺癌的发病因素很多种,所以大家在生活中需要多了解发病因素来预防乳腺癌,那么导致乳腺癌的发病原因是什么?接下来一起了解一下! 1、年龄:在女性中,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在月经初潮前罕见,20岁前亦少见,但20岁以后发病率迅速上升,45~50岁较高,但呈相对的平坦,绝经后发病率继续上升,到70岁左右达最高峰,死亡率也随年龄而上升,在25岁以后死亡率逐步上升,直到老年时始终保持上升趋势。 2、遗传因素:家族的妇女有第一级直亲家族的乳腺癌史者,其乳腺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2~3倍。 3、其他乳房疾病。 4、月经初潮年龄:初潮年龄早于13岁者发病的危险性为年龄大于17岁者的2、2倍。 5、绝经年龄:绝经年龄大于55岁者比小于45岁的危险性增加。 6、第一次怀孕年龄:危险性随着初产年龄的推迟而逐渐增高,初产年龄在35岁以后者的危险性高于无生育史者。 7、绝经后补充雌激素:在更年期长期服用雌激素可能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 |
乳腺癌手术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很多患者都想知道,因为乳腺癌危害大,通过把握手术时间可以降低不必要危害,那么乳腺癌手术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呢?如下几方面就是专家给出的具体分析,我们详细了解和把握一番,看看如何才能更避免疾病的风险。 乳腺癌手术最佳时间是什么?乳腺癌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且发病年轻化。已有的研究表明,乳腺是一个性器官,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与卵巢激素的关系密切。 卵巢激素可单独诱导乳腺细胞的分裂,雌激素和孕酮迭加作用更强。绝经前女性体内雌、孕激素水平随月经周期有规律地变化。在30天为一周期的病人中,经后第1-12天为卵泡期,12天以后为黄体期,其中排卵期为12-15天,此期体内雌激素水平达第一个高峰;黄体期中,月经周期的第21-23天体内雌激素水平达第二个高峰,但较第一个峰值低,孕激素水平也达高峰。 月经周期的第16-23天即为黄体早期。在非黄体早期:排卵时免疫功能受抑制,自然杀伤细胞活力降低;此时没有抗雌激素分泌,雌激素水平升高,使细胞间粘附力下降,再加上卵泡生长因子分泌升高,均可促使癌细胞在体内扩散更易发生,这时手术,会加快癌细胞的转移。因此,不宜在非黄体早期切除乳腺癌。 在进行手术切除癌变组织之后,也不能掉以轻心,时刻谨防癌细胞的转移,必须要做到:配合医疗及护理,尽快恢复体力,准备接受放、化疗或其他治疗。尽可能地进食营养丰富的食物,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并进行术后身体锻炼。在进行术后放、化疗期间,减少外出,适时增减衣服,避免感冒,能食则食。无论接受何种治疗,只要条件允许,尽可能坚持做完规定的疗程,不要半途而废。 一般进行手术治疗之后,会配合化疗。这个时候,不仅在身体上对姐妹们是一个考验,心理的压力也很大。因此,家人尤其是伴侣的细心呵护、鼎力支持、鼓励是对患者最大的帮助。进行了化疗之后,身体会有反胃、厌食、掉发等等不适反应。 |
乳腺癌患者一般手术都会出现失血、术后食欲减退、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大便不畅等现象,导致营养不良,以致影响术后身体的恢复,而合理调节乳腺癌术后饮食,对于病情的康复很重要。 乳腺癌术后吃什么?乳腺癌术后饮食应注意平衡膳食,多样化、不偏食、不忌食、荤素搭配、粗细搭配。术后要进行放疗和化疗的患者,一般宜进食凉食、冷饮;但有寒感的患者,则宜进食热性食物。 1、由于术后产生的恶心呕吐直接抑制了消化机能使患者食欲减退,此时不必强求患者多进食,可少食多餐,给予清淡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稀饭、清汤、蒸蛋等,努力做到食物多样化。 2、多吃含富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芝麻油、谷类、豆类以及动物内脏等。其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C有阻止细胞恶变扩散、稳定上皮细胞的功效。维生素C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放射性损伤的普通症状,使白细胞水平得到缓解上升;维生素E能促进细胞分裂,延迟细胞衰老;维生素B1可促进患者食欲、减轻放射治疗引起的症状。 3、乳腺癌术后要多吃有抗癌作用的食物,常见的抗乳腺癌的食物有黄豆、萝卜、大枣、西红柿、红薯、大蒜、大葱、大白菜等。 4、乳腺癌患者在手术后要适当的吃一些糖类来补充人体的热量,因为化疗后患者体内的糖会遭到破坏,使糖元素快速下降,血液中的乳酸就会增多,对手术后的患者很不利,所以要适度的补充一下。 5、乳腺癌术后饮食要吃易消化的蛋白质食物,如鱼类,鸡蛋,牛奶,豆制品等,其中牛奶和鸡蛋可改善放疗后蛋白质的紊乱。这样能有效的提高患者身体的抗癌能力。 6、乳腺癌患者手术后食欲会大减,所以对于患者的饮食要采用多样化,注意色、香、味、形,来促进患者的食欲,不过要忌吃一些难消化的食品,更不能再喝酒吸烟。 7、乳腺癌患者术后忌食生葱蒜、母猪肉、南瓜、醇酒以及辛温、煎炒、油腻、荤腥、厚味、陈腐、发霉等助火生痰有碍脾运的食物。 另外,过度营养及肥胖对治疗乳腺癌,有不利影响。在乳腺癌病人治疗后的长期生活中,应在保证营养需要的前提下,恪守饮食有节不过量的原则。在饮食安排上,对每天的总摄入热量、脂肪以及糖的量都要做到胸中有数,切忌暴食暴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