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湿疹和痱子,很多人都不陌生,它们常出现在小孩子身上,都会引起身上起疙瘩,给亲爱的宝贝 带来很多困扰,可是面对这些小疙瘩,很多家长有些分不清,到底是湿疹还是痱子,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湿疹和痱子的区别在哪里? 湿疹和痱子的区别 从定义上来看: 婴儿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由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过敏性皮肤炎症,好发于2岁以下的宝宝。 痱子又称“粟粒疹”。是由于外界气温增高,湿度大,导致出汗不畅时发生的小水泡和丘疹。中医称“痱疮”,“汗疹”,“痱汗疹”。多发于1岁~5岁的儿童,1岁以下的宝贝比较少见。 从起因上来看: 湿疹:起因很多,多与过敏有关。例如:对羊毛等各种动物皮毛、花粉过敏;对某些水果如芒果过敏等引起的。 痱子:由于汗孔阻塞引起来的。婴幼儿汗腺发育不完善,孩子皮肤屏障功能没有成人那么完善,加上活动量大,排汗功能差,对细菌抵抗力弱,很容易造成汗管堵塞生痱子。 从发病季节上来看: 湿疹四季都有可能出现,冬季情况比较重一些,随着温度变化,湿疹数量的变化不大;而痱子主要是发生在夏季,温度一高,很容易生痱子,而随着天气的变化,气温的逐渐降低,痱子会自己慢慢消退。如果宝贝在冬天起小疙瘩,要考虑是湿疹而不是痱子。 从发病人群上来看: 湿疹不分男女老幼,都有可能发生;痱子多见于儿童,1岁~5岁的孩子比较常见,而1岁以下的小孩相对较少一些。 从发病状态来看: 湿疹多样,显对称性分布;痱子可以分为白痱、红痱、脓痱、深痱四类,是针头大小的红色丘疹或丘疱疹,密集成片 。 从发病特点来看: 湿疹有渗出、瘙痒,而且易复发;痱子无渗出,有热辣的灼痛,随着温度的降低,症状会慢慢减退,直到消失。 从发病部位来看: 湿疹主要发生在宝贝的面部、前胸、臀部。而痱子根据种类不同,发病部位也是不同的。白痱多发于额头、颈、躯干和间擦部位;红痱多发于小儿面部和臀部;脓痱多发于四肢屈侧、间擦部位、小儿头部;深痱多发于躯干、四肢。 以上就是湿疹和痱子的区别。
|
痱子和湿疹治疗的区别? 痱子跟湿疹是两种不同的皮肤状况,治疗方法自然也有所不同,妈妈们千万不可“病急乱投医”。先认真判断,再选对正确的护理方法,对于宝宝的身体恢复很重要。 痱子:在夏季炎热时,很多宝妈会给宝宝使用痱子粉,其实痱子粉只适合健康皮肤使用,主要功效是预防而非治疗。很多宝妈把它当万能,导致已出现痱子部位没有缓解反而变得更严重,延误痱子的治疗。 所以当没有出现痱子时,使用爽身粉或者痱子粉即可,这都是非常好的护理方法。但是一旦已经长出痱子,就需要涂抹专门去除痱子功效的产品,目前安全有效的是纯植物成分的外涂膏体类,可以用葆哚多婴儿植物祛痱膏,因不含有酒精或滑石粉等成分,性质温和无刺激,非常适合婴儿幼嫩肤质使用。 湿疹:婴儿湿疹(中医称奶癣)的治疗,可以去医院确诊是湿疹后,短期内可以使用杀菌消炎药。如果不断复发,就需改用无激素类修复湿疹的外用乳膏。目前安全有效的是纯天然植物成分产品,可用滴护婴儿植物奶癣膏,把复发的概率降低。 婴儿湿疹的根本原因是消化引起的过敏,所以日常饮食方面也需特别注意,少吃辛辣和发性的东西,配合外用药用,通过这样内外兼治,利于湿疹的治疗。 |
痱子和湿疹护理方法的区别 痱子和湿疹由于引起的原因不同,所以护理方法也有所不同。护理宝宝长痱子,主要是注意通风,要勤洗澡和换衣服;湿疹则需要忌食海鲜、肉类、鸡蛋等食物。 宝宝长痱子护理方法: 1、应注意环境通风,避免过热,遇到气温过高(在30℃以上)时,可适当使用空调降低室内温度或使用电风扇保持空气流通。 2、注意皮肤清洁卫生,看到宝宝大汗淋漓,就应及时擦干汗水,勤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如果宝宝出汗多,又没有及时擦干,造成汗毛孔堵塞,也特别容易发生痱子。 3、勤给宝宝洗澡,洗澡时可在水中适当加些十滴水、花露水,有防痱效果。 4、不要穿得过多,避免大量出汗,要穿宽松、透气性、吸湿性均好的棉质衣服,如背心、无袖的衣服更适合宝宝。 5、在炎热的夏天,不要一直怀抱着宝宝,尽量让宝宝单独在凉席上玩,以免长时间在大人怀中,散热不畅,捂出痱子。 6、保持宝宝精神愉快,不要招惹宝宝大哭。 7、多饮水、尤其是凉开水,常喝绿豆汤及其他清凉饮料,平时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吃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宝宝长湿疹护理方法: 1、忌海鲜、肉类、鸡蛋。湿疹可能是过敏性疾病的表现,所以忌食海鲜、肉类、鸡蛋等容易使症状加重的食物。 2、宝宝挠得厉害时,给宝宝套上手套,这样即使挠破也不会留疤痕。 3、用凉水进行按摩。香皂或洗发露会加重湿疹症状。结痂时用浸凉水的毛巾按摩可以减轻瘙痒,也能消除皮肤热感。 4、穿棉质衣服。只穿棉质衣服,避免穿合成纤维或毛质衣服。 |
痱子是一类常见的皮肤性疾病,它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困扰,尤其是小孩子的皮肤健康。可是有很多人对于痱子的症状不是很了解,很可能便错过了最佳的治疗的机会。今天小编将给大家介绍一些有关痱子的症状,大家请看下文的介绍。 痱子常见的4种症状? 痱子的症状 依据痱子患处的损伤和汗液溢出部位的差异,通常人们将痱子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晶形粟粒疹又称白痱 1.晶形粟粒疹 又称白痱,由于汗液在角质层内或角质层下汗管溢出引起。常见于高热大量出汗、长期卧床、过度衰弱的患者。 皮损为针尖至针头大小的浅表性小水疱,壁薄,清亮,周围无红晕,轻擦易破,干涸后留有细小鳞屑。有自限性,一般无自觉症状。 2.红色粟粒疹 红色粟粒疹在医学上又被称为红痱,它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汗液在棘层处汗管溢出而引起的皮肤病变。 急性发病,皮损为成批出现圆而尖形的针头大小的密集丘疹或丘疱疹,周围有轻度红晕。皮损消退后有轻度脱屑。自觉轻度烧灼、刺痒感。 3.脓疱性粟粒疹 红色粟粒疹在医学上又被称为红痱 脓疱性粟粒疹又称脓痱。多由红色粟粒疹发展而来。皮损为密集的丘疹顶端有针头大小浅表脓疱。 脓疱内容常为无菌性或非致病性球菌。 4.深部粟粒疹 深部粟粒疹主要是由于汗液在真皮层汗管溢出而引起的皮肤性疾病。 常见于严重和反复发生红色粟粒疹的患者。 皮损为密集的皮色小水疱,内容清亮,不易擦破,出汗时增大,不出汗时缩小。 当皮疹泛发时,全身皮肤出汗减少或无汗,面部、腋窝、手足可有代偿性出汗增加,可造成热带性汗闭性衰竭或热衰竭,患者可出现无力、困倦、眩晕、头痛等全身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