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许多省份都有缺碘地区。居住在缺碘地区的人群中,就有碘缺乏病的流行。 在成人主要表现为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我国北方俗称为“粗脖根”。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地区人群的后代往往发生地方性克汀病。
地方性克汀病在临床上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神经型,特别是痴、呆、聋、哑和神经性肌肉痉挛、行走不稳、步履蹒跚,重者呈痉挛性瘫痪。 二是黏液水肿型,其特点除痴、呆、聋、哑外,矮小为主要特征,并有甲状腺功能低下。 此外,还可有混合型,兼有上述两型特点。
无论哪一型,从体征上均表现有: 1. 智力低下。轻者智力低,学习成绩差,多年上小学仍为一年级水平;重者痴呆,生活不能自理。 2. 生长发育差。身体矮小,四肢短,足多扁平,走路不稳,甚至瘫痪。 3. 聋哑,呈呆傻相。 4. 少数病人有甲状腺肿大及甲状腺功能低下。 克汀病(呆小症)的病因是由于孕期母体缺碘导致胎儿缺碘,甲状腺发育不全,不能合成甲状腺素,造成甲状腺功能低下,影响了大脑发育,出现呆小症。 孕妇由于碘缺乏还可导致自然流产、早产、死产的发生。 成人的碘需要量为每日 100~250 微克。患有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已婚育龄女性,在医生建议下可采用碘油口服或肌肉注射进行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