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复发。复发要二次移植,仍需找当时的提供者,能不能找到还不一定,即使找到,万一供者有什么突发情况不能捐助,就存在很大的风险。 即使遇到真需要移植的情况,用自己存的可能性是非常非常小的。“万一是先天的基因问题,存的脐带血也是有问题的,肯定也不能用。” 公共库VS自体库 脐带血是产妇分娩时从脐静脉中提取的残留在脐带和胎盘中的血液,一般由医生或助产士采集,再交由取血员送到脐血库。脐血库内设公共库和自体库,公共库接受公众脐带血免费捐献,用于全国临床治疗或科研;自体库有偿保存,用于自救。目前,全国共有7家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分别设在北京、天津、上海、广东、四川、山东、浙江。按照“一省一库”的原则,不可跨省采集。 在国家卫健委发布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管理规范(2017年版)》中指出,造血干细胞是目前我国唯一可以应用于临床的干细胞,仅能来源于骨髓、外周血以及脐带血。而脐带血移植已经可以应用于治疗:血液系统疾病(包括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及其他某些恶性肿瘤等恶性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重症放射病、重型地中海贫血等)、某些恶性肿瘤、部分遗传病、先天性疾病及代谢性疾病等。 北京市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官方网站显示,相对于骨髓和外周血,脐带血来源的造血干细胞具有:采集安全无痛、配型成功率高、无污染、免疫原性弱、移植排异反应小、再生和修复能力强等特点。 从医学的角度而言,保存脐带血是非常有价值的。业内普遍认为,建立公共脐血库的意义远大于自体脐血库。而目前关于脐带血的争议主要在是否应该自存上。 关于自存脐带血移植的优势,有业内人士曾表示,自体脐带血是来源于自身的成分,没有排斥,不会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这种严重合并症,可以植活而且不受细胞数的限制,而有些异体脐带血有细胞数的限制。 然而,就此前媒体披露的数据来看,截止2017年,北京自体脐血库存储量达到20万份,但临床上用于自身及亲属的仅有15例。相关资料显示,从目前40000多个临床病例来看,真正使用自己存的脐带血治疗的患者不足千分之一,有专家认为这个比例更小,不足两千七百分之一…… 对自脐库的质疑,关键词集中在“收费”和“暴利”上。在推销人员口中,“只有一次机会”“不存会后悔”等“恐吓式营销”并不少见。曾有媒体在报道指出,“脐血库的一些宣传往往忽视公共脐血库的建设,将‘自体脐带血配型率高’作为一种理念灌输于人。究其根本原因,还是经济利益在作祟”。 自存,“利己”;公存,“利他”。在国家对脐带血库的监管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准爸妈们也不妨多一份理性与考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