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基因编辑饱受争议? 基因编辑技术是指利用生物学手段实现对特定的基因片段的敲除或者修复。对于许多基因遗传病,利用此技术可以修复致病基因,达到治疗效果。 2017年,美国生物技术公司Sangamo Therapeutics就在FDA和伦理委员会的严密监管下,对4个成年人进行了体内基因编辑临床试验,对其不到1%的肝脏细胞进行基因编辑,以治疗由先天性酶缺陷而产生的粘多糖2型疾病。 基因编辑之所以未被大力推广,主要原因在于医学界还无法预知其潜在的危害性,技术层面还不成熟。诸如后续可能引起的基因重组、脱靶效应、基因组突变、患病敏感性提升等问题,目前尚无法解决。目前,对生殖细胞的改写,在全球各国都是被明令禁止的。 此前所有基因编辑人体试验,基本都是在异常的体细胞上做试验,仅仅修正有问题的基因。而这次惊动全世界的基因编辑婴儿出生,是在原本健康的胚胎上作出特别改造,并且在缺乏安全管控的状况下让孩子秘密出生。很显然这种试验不仅具有极大的未知风险,整项试验完全不透明的状况更让人担忧。许多科学家指出,被修改的基因将通过两个孩子最终融入人类的基因池,使人类面临不可预估的风险。 基因编辑和试管婴儿的区别 近年来基因技术快速发展,目前在胎儿产前诊断、试管婴儿等领域,基因检测手段的运用已经相当广泛,那么,基因编辑技术和现在生殖领域主流的试管婴儿技术有什么区别呢? 专家指出,基因编辑婴儿和第三代试管婴儿重要的区别就是编辑二字,基因编辑婴儿改变了胚胎基因,而人类基因的突变具有极大的不可控性,非常危险。而第三代试管婴儿中采用的是基因检测,把有基因缺陷的胚胎给挑出来,选择优质的胚胎进行移植,这个过程不会对基因造成任何改变。 预防艾滋必须改变基因吗? 而引发各界对于这个试验的始作俑者贺建奎巨大争议的另一个原因,则是其所声称的:编辑基因可以让婴儿免疫艾滋病。 专家表示,“露露”和“娜娜”的父亲是艾滋病毒携带者,为了让试验宝宝出生后获得对艾滋病毒的免疫力,他对胚胎上的CCR5基因做了剪辑,敲除人类胚胎中的CCR5基因,以图使个体拥有对大部分艾滋病毒毒株的天然免疫力。但实际上,对于阻断艾滋病毒的父婴感染,通过试管婴儿技术就完全可以做到。 人们把用于优选精子的精液处理技术通俗地称为“洗精”。试管婴儿过程中洗涤精子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像艾滋病、乙肝、丙肝、梅毒等病毒携带者的病毒存在于精浆或者血液中,但精子、卵子却是健康的。这项技术可以把精子、卵子同其他物质如白血球细胞、精液等分开。它主要用于辅助生殖技术中的试管婴儿治疗和人工授精治疗,经过洗涤以获得高比例的、形态正常的、活动力强的精子,提高受精成功率,降低畸形胚胎的形成,从而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 目前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在辅助生殖领域成熟运用试管洗精术,两相对比,很显然对于预防胚胎感染来自于父母的病毒,采用试管婴儿技术比冒进的基因编辑技术要安全可靠得多。 2018年11月27日,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发表声明称,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实属违反伦理道德和有关规定,已严重扰乱科研秩序,对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国际声誉造成严重损害;并指出,基因编辑技术作为一项技术性技术正在推动着生命科学研究发展,但其应用安全性尚有待于进一步全面评价。尽管国际上也有个别科学家对此次双胞胎姐妹试验持肯定态度,但在未来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对人体胚胎进行基因编辑都将依然是一个充满争议的禁忌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