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孕妈一听到“羊水穿刺”就脸色大变,第一反应都是:太危险啦,能不能不做啊! 那么,羊水穿刺究竟是什么?哪些孕妇需要做羊水穿刺?羊水穿刺有哪些风险?今天成长君就来为大家科普一下。 临床称羊水穿刺为羊膜腔穿刺,是一种有创产前诊断技术,应用范围比较广。一般情况下,妊娠中期约16周—24周时,在超声实时监护下,用细针经腹部穿刺穿过子宫壁,进入羊膜腔后抽取约20ml羊水。 羊水中含有大量的胎儿脱落细胞,可以有效的反应胎儿的基因概况,将羊水中的胎儿细胞收集起来,培养2周后经过特殊处理,得到胎儿染色体并进行核型分析,以获取有关胎儿健康和发育情况的信息。 因此,羊水穿刺是一种操作技术,目的是通过其获得的标本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进一步诊断胎儿是否患有染色体疾病。 希望获得胎儿染色体明确诊断、无穿刺禁忌症的中孕期孕妇; 孕早、中期血清筛查高危的孕妇; 35岁的高龄孕妇; 夫妇一方为染色体病患者,或曾妊娠、生育过染色体病患儿的孕妇; 超声畸形筛查发现异常的孕妇; 无创产前DNA检测(NIPT)发现异常的孕妇。 正常情况下,通过羊水穿刺术可用于胎儿染色体疾病的确诊。 最终出具的核型分析报告覆盖23对染色体,既可知道胎儿染色体数目异常(最常见的是21三体、18三体、13三体),也可诊断较明显的染色体结构异常,例如平衡易位、非平衡性结构异常、标记染色体等,因此诊断范围广,基本上涵盖了大多数染色体疾病。 羊水穿刺是一种获取胎儿标本的方法,应用羊水穿刺术的主要目的是检测胎儿染色体疾病,其检测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准确率高达99%以上,具有检出率高、准确率高等优点。 整个过程是在超声定位、超声引导下进行,可以避开胎儿,将一根细长针(长约8-10公分、比抽血的针要细)穿过孕妇的肚皮、子宫壁,进入羊膜腔抽取一些羊水。 羊水穿刺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已有30余年的历史,准确性及安全性得到医学界公认。操作过程简单快速,有资质的医院都经过严格控制,安全性均有保障。 任何介入性的检查都存在一定的风险,羊水穿刺也不例外。 它属于有创检查,细针进入羊膜腔,也可能导致流产、感染等并发症,其中以流产较常见,穿刺后流产的发生率大约千分之三左右,这一概率不仅与穿刺医生和超声医生的经验有关,也与孕周和孕妇自身体质密切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