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现在残存重男轻女之观念来源于古代,至少这在两宋是谬论,在宋代民间更喜欢生女儿,如果家贫生的儿子多,有的人家甚至会把儿子丢弃,那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这跟宋代的娱乐业的高度发展有关,如若生个好看的女儿,则可以向艺术类发展,进军娱乐行业,收入非常可观,这说明了宋代商品经济真的很发达。 在两宋,凡是有钱有势的官宦大族无不以蓄养私妓为风尚,这些大多是一些歌妓,经过专门的培训,因此诗词歌赋样样拈来。 北宋的东京(今开封)繁华居全国之首,根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向晚灯烛荧煌, 上下相照, 浓妆妓女数百, 聚于主楼檐面上, 以待酒客呼唤, 望之宛若神仙”。 据统计东京当时有大酒店72家,如果一家就有200歌妓陪酒女,那么整个都城就有14400左右的人数,这还不算不胜其数的小酒家,可以看出,北宋陪酒文化之兴盛。 那为何在和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战事不断的年代,还有这么奢靡享受的社会风气? 首先,这跟统治者的政策有莫大的关系,高祖赵匡胤是个武将,他深知武将对政权的威胁,因此一个劲地重文轻武,文官不要太优越,连皇帝在内的北宋整个士大夫阶层无不醉心于声色之中,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其次,北宋的宴请之风也很盛然,有沈括《梦溪笔谈》谈到:“ 时天下无事, 许臣僚择胜燕饮。当时侍从文馆士大夫为燕集, 以至市楼酒肆往往皆供为游息之地。”有事无事,三五几人就小酌一番,有佳人歌舞助兴,当然更怡情雅致。消费拉动生产,大小饭馆就盯上了这一赚钱的行当,竞相招揽女艺人。 另外,人口的增加,人地矛盾的突出,也是贫苦人家把女人送到这个行业中的重要原因,史料有载:“天下生齿之数… …隋八百九十七万, 唐九百六万, 国朝艺祖二百五十六万, 太宗三百五十七万, 真宗八百六十七万, 仁宗一千九百九万, 英宗一千二百四十八万, 神宗一千七百二十一万”,说明随着物质水平提高,人口数量多了,要解决吃饭问题,女儿从事这一行业又有利可图,何乐而不为? 两宋时期,就算资质差一点的女孩也能找到很好的工作,除了陪酒歌妓靠脸蛋和艺术吃饭的,女孩子还能发展其他职业,如本事人、供过人、针线人、堂前人、剧杂人、拆洗人、琴童、棋童、厨娘,因此最不行,也能学一门技艺,成为厨娘。 不要认为宋代陪酒行业的兴盛是社会堕落的体现,这一行业的发展,也起到了非常多的实际作用,每当新店开业,邀请这些女子帮忙宣传造势,也就促进了宋代饮食行业的发展。 另外,这些女子往往能歌善舞,其中不乏文学素养较高者,唱歌、跳舞、行酒令、作诗、作词等都不在话下,对于北宋文化文风影响颇大。 不过当国家政权在风雨飘摇,铮铮男儿驰聘沙场之时,温柔乡里的繁华犹有一种“商女不知亡国恨”之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