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人的一半基因来自父亲,另一半来自母亲。但是!父亲和母亲提供的基因对孩子的影响却不相等,母亲的基因对于高级认知功能的发育影响更大,而父亲的基因主要影响摄食和交配行为。因此,随爹还是随妈是有科学依据的! 说到遗传学,我们一定会想起高中课本里把我们折腾的死去活来的遗传学大神——孟德尔 按照孟爷爷的遗传学理论,爹妈的DNA是这么在细胞里唠嗑的。 这导致的结果就是,谁赢了,孩子就像谁。 但是近几十年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事实其实复杂的多,基因的表达还受到另外一种机制的作用,这种机制叫做“印迹”。 那么印迹是怎么影响胎儿的基因表达的呢?这要从DNA和甲基基团的恩怨讲起。 被禁言的基因,就无法再进行基因表达。 “印迹”这种现象,在卵子和精子还没有结合之前,就已经产生了。 但是如果,母方基因沉默,父方基因也沉默了,该怎么办? 那就出事儿了! 举个栗子 人类15号染色体上的一个基因片段,正常情况下应该是由母亲方合成相关蛋白质,父亲方沉默。但如果母亲方也沉默了,这就会导致 快乐木偶综合征(Angelman) “印迹”现象让我们知道,父母亲对孩子的大脑和行为的影响是不同的。 科学家通过实验,看小鼠主要表达某一方父母基因时会有什么规律。 当小鼠主要表达父亲基因的时候,小鼠是这样的 当小鼠主要表达母亲方基因的时候 这些实验告诉我们,来自父亲的基因与本能行为的发育有关, 而来自母亲的基因,主要控制高级认知发育 也就是说,在某些程度上“性格随爸,智商随妈”可能真的是靠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