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理性 泌乳素是应激激素,呈脉冲式分泌,夜间分泌高于白天。女性月经周期的黄体期达峰值,卵泡期低水平。妊娠足月时、分娩后均显著升高。此外,在应激状况下泌乳素分泌显著增加,高蛋白饮食、运动、紧张和性交活动、哺乳、乳头刺激和睡眠障碍均可导致血清泌乳素水平升高。 二、药理性 凡是干扰多巴胺合成、代谢、重吸收或阻断多巴胺与受体结合的药物,均可引起高催乳素血症,但一般低于4.55nmol/L。常见的药物有雌激素、多巴胺受体阻断剂(如抗精神病药物、镇静剂、抗高血压药利血平、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如苯乙肼、α-甲基多巴)、H2受体阻断剂(如胃动力药吗叮啉、甲氧氯普胺与西咪替丁等)、抑制多巴胺代谢的药物(如阿片类制剂)等。 三、病理性 1、下丘脑疾病 颅咽管瘤、炎症等病变影响催乳素抑制因子的分泌,导致催乳素升高。 2、垂体疾病 是引起高催乳素血症最常见的原因,以垂体催他素瘤最常见。1/3以上患者为垂体微腺瘤(直径<1cm)。空蝶鞍综合征也可使血清催乳素增高。 3、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增多,刺激垂体催乳素分泌。 4、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 血清催乳素增高,多为2.73~4.55nmol/L,但未发现垂体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部分患者数年后发现垂体微腺瘤。 5、其他 多囊卵巢综合征、自身免疫性疾病、创伤(垂体柄断裂或外伤)、长期服抗精神病药、抗忧郁症药、抗癫痫药、抗高血压药、抗胃溃疡药和阿片类药物均可引起血清催乳素轻度或明显升高。 四、特发性 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指血清泌乳素升高,通常<4.55nmol/L,垂体、中枢神经和系统检查阴性,而伴有泌乳、月经稀发、闭经等症状。发病可能与泌乳素分子存在异型结构相关,病程具有自限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