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得了新生儿硬肿症,多表现为“五不”或“五少”症。“五不”指不吃、不哭、不动、体温不升、体重不增;“五少”指少吃、少哭、少动、体重增长少、体温增高少。最突出的表现是皮肤改变,起初皮肤发凉、发硬,不易捏起;进而皮肤肿胀,压时有凹坑儿。常见于小腿、大腿外侧皮肤,严重时脸蛋儿皮肤亦可发硬。有时从鼻子和嘴里冒血沫子,呼吸微弱,这都是病情危重的表现,要立即送医院抢救。 新生儿硬肿症的患儿,由于体温过低,体内血流缓慢,毛细血管因缺氧通透性增加,容易引起出血,特别是肺出血,病情十分凶险,患儿常因不易抢救而死亡。因此,早期发现硬肿症,及时治疗十分重要。新生儿硬肿症主要发生在冬春寒冷季节。好发于低龄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常发生在出生后7-10天内。新生儿硬肿症的症状为主要体现在体温不升、皮肤硬肿、器官功能损害等,简单来说就是冷、硬、肿。 1、体温不升: 体温过低是主要表现,全身或肢端凉、体温常在摄氏35度以下,严重者可在30度以下。 (1)产热良好患儿:腋温>肛温,腋温减肛温差为正值(在0-0.9度之间),大多病程短,硬肿面积小,属于轻型。 (2)产热衰竭患儿:腋温 <肛温,腋温减肛温差为负值,多为病程长,硬肿面积大,伴有多脏器功能衰竭,属于重型。 2、皮肤硬肿: (1)皮脂硬化:皮肤变硬,皮肤紧贴皮下组织不能提起。严重时肢体僵硬,不能活动。 (2)水肿:指压呈凹陷性。 (3)硬肿时,多为对称性,好发于下肢、臀、面颊、上肢、背、腹、胸等。 (4)皮肤呈暗红色或苍黄色,严重循环不良者可呈苍灰色或青紫色。 (5)有时只硬不肿,皮肤颜色苍白,犹如橡皮,只影响大腿和臀部,常为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硬肿症。 3、器官功能损害: (1)轻者:器官功能低下,出现不吃、不哭、反应低下、心率慢或心电图及血生化异常的症状。 (2)重者:多个器官功能衰竭,可发生休克、心力衰竭、DIC、肾功衰竭及肺出血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