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生男生女帮 首页 生子 查看内容
shig126

赴美生子好还是赴港生子好?看完你就知道了

2020-6-12 17:47| 发布者: sn_yls| 查看: 1933| 评论: 0 |来自:

不想让宝宝输在起跑线上,想让宝宝在一出生就领先大部分人,这是很多父母们所期望的。为了让宝宝不输在起跑线上,不少的内地家庭会选择去香港生孩子,但是有些对赴港产子不了解的人就会疑惑,为什么会选择香港生孩子 ...

不想让宝宝输在起跑线上,想让宝宝在一出生就领先大部分人,这是很多父母们所期望的。为了让宝宝不输在起跑线上,不少的内地家庭会选择去香港生孩子,但是有些对赴港产子不了解的人就会疑惑,为什么会选择香港生孩子呢?

1、自由的出入境

在香港生孩子宝宝成为香港居民后可以免签进入全球120多个国家,其中包括英国、加拿大、意大利、法国等欧美发达国家,宝宝以后无论是留学或者做生意都是非常容易便捷的。

2、国内名牌学校免试就读

香港籍的宝宝在在内地可以免试进入很好的小学中学甚至大学,香港籍宝宝在内地各城市可以免试进入最好的名牌小学中学国际班接受最好的双语教育。可以低分进入清华北大等国内著名大学,也可以选择就读香港大学,还可以直接考美国的大学。

3、领先内地的教育模式

香港的教育模式和内地截然不同,从幼儿园开始就采用中英双语教育,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能接触英语。

4、高素质和世界承认的学历

香港各大学府林立,其中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学府教育素质均得到世界公认。香港实行九年中英文免费义务教育,学生每学期仅需缴纳书杂费便可就读香港中小学。

但是很多家长们都只是看到了这些好处,大部分人都没料到,换来的不是想象中的美好生活,相反,他们的孩子从五六岁起便要面对人生的艰辛与尴尬。

赴港生子”曾蕴含了年轻家长们的无限热望,然而剧本没有朝预设的方向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港出生的婴儿们到了上学的年纪,他们本应处在无忧无虑的童年,却早早尝到“边缘人”的滋味。

幸福变辛酸 “双非”婴儿前途未卜

“去香港生孩子,说实话我现在很后悔。”再过一年多,深圳人曾娜(化名)在香港生下的女儿就到了上小学的年龄,当下面临的尴尬是:跨境,孩子从六七岁起就得每天五小时耗在路上;不跨境,私立学校的学费承受不起,而且离家近的私立学校已经明确不收“双非”儿童,“今年过完年一家人都在愁这个事”。

曾娜的烦恼不是个案。2001年,庄丰源案在香港终审判决,确立父母双方皆无香港居留权的中国内地居民在港所生子女可享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自此十年间超过20万“双非”婴儿在港出生;直到2012年4月和2013年1月,香港所有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分别无限期停止接收非香港本地孕妇预约分娩,内地孕妇赴港生子才被完全禁止。如今,即使是2012年最后一批出生的“双非”宝宝也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当初,父母为他们想尽办法获得的香港身份,让他们最先感受到的却是上学的艰辛与尴尬。

5小时的上学路 家住深圳,幼儿园在香港

虽然是上幼儿园下午班,但家住深圳布吉的刘女士却每天9点就要开始准备女儿的上学事宜。经过多次“实验”计算,她总结了一条最优路径:10点从小区出发,换乘两次地铁耗时1.5个小时到达福田口岸,半小时等跨境保姆车、过关,再坐车半小时到达元朗幼儿园,刚好赶上一点钟第一堂课;全程来回五个小时,但好处是不会塞车、不会迟到。而自从3岁的女儿开始跨境念幼儿园后,刘女士便辞去了工作,“中午12点才能空下来,下午3点又要出发来关口接,没有公司会让你只工作三个小时。”

每天上午11点,福田口岸几百平方米的大厅挤满了穿着幼儿园校服的孩子,他们都排队等待过关上学。大部分年龄小到话都说不连贯,有的正在吃家长喂的面包或饼干,“因为下午班幼儿园不提供午饭,我一般让孩子早上在家多吃点,书包里装点零食,晚上6点到家再吃。其实很担心她会发育不良。”保姆车马上到,刘女士慌忙把饼干收拾起来。

语言、资质有差距 难融入香港学校

相比之下,家住西丽的肖女士比较“狠心”。她儿子不到七岁,但从三岁多起,便每天早上5点起床,赶到香港去上8点的早课。一家人也讨论过让孩子回来上学的问题,“但我们住的附近没有私立学校,南山的学校学费又太贵”。肖女士决定让孩子继续留在香港念小学。

因为两个孩子在深港截然不同的教育体系内学习,功课上怎么帮孩子一直也困扰着肖女士。别的家庭一般大的可以辅导小的做功课,但弟弟因为是用繁体中文和英文,姐姐完全帮不上手;加上家里又不说粤语,儿子学校的老师多次提醒肖女士,孩子在沟通能力上与香港本地生相比还是有差距;香港小学阶段一般下午4点放学后都会有各种兴趣班,但儿子因为要赶跨境校车回深便参加不了,久而久之在香港也难以融入。

家长心声 想放弃香港身份却没有返回机制

孩子的教育成为困扰家庭的最大问题,刘女士表示,“早知道这样,我说什么都不会去香港生的”。与刘女士的后悔一样,有不少家长表示,希望国家能够建立返回机制,如果孩子能回深圳公立学校接受义务教育,放弃香港身份也是愿意的。

但也有部分家长持有乐观心态,认为早期的辛苦和付出,能会换来丰厚的回报,最终利大于弊的,更有人说,我从没后悔把孩子生在香港。可能这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事,这里不褒不贬,没有感受过,没有发言权,只能站在中立角度,尽量全方位地解读一下。

您羡慕“双非”儿童吗?可能更确切的叫法,应该是“双非港宝”,您觉得他们会比一般的儿童更优秀吗?

“双非”儿童想回深圳上学?关注“深圳海科教育官网”

不买学位房,照读好学校。

给您最全面的:学位分析、学位指引、学位申请!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友情链接

最新评论

最新内容

  • 不孕不育
  • 试管婴儿
  • 亲子鉴定
  • 清宫图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