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是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梅毒的病原体是苍白螺旋体,是一种对人有严重致病性的螺旋体,能侵犯任何器官,产生各种症状。 梅毒的传染源是梅毒病人。传染途径包括:通过与现症病人发生性接触(包括一般性交、肛交、口交以及接吻等)。病人的唾液、乳汁、精液、尿液及皮肤损害表面均含有大量的梅毒螺旋体。一般来说,在感染的一年以内最具有传染性,随着病期延长,传染性逐渐变小。接触病人已污染的衣物、用具或通过输血、使用消毒不严格的医疗器械等也可以导致感染。另外,梅毒孕妇可以通过胎盘把梅毒传染给腹中胎儿,也可以通过产道感染新生儿。梅毒病人通过治疗获得治愈后,再与致病源接触也会再次感染。 发生在妊娠期的梅毒叫妊娠梅毒,既可以是患者怀孕形成的,也可以是孕妇在妊娠期间感染所致。 梅毒对妊娠的危害: 1、患梅毒的女性常致不孕,梅毒女性不孕率比正常女性高2-3倍。 2、梅毒孕妇易发生流产、早产、死胎或分娩先天性梅毒儿。 3、梅毒孕妇未经治疗者,仅有1/6的机会分娩正常新生儿。 4、孕妇患梅毒的时间,与受孕距离愈近,妊娠前又没有经过充分治疗,胎儿受感染的机会愈大。 5、梅毒孕妇第1、2胎常发生流产或死胎,第3胎分娩先天性梅毒儿,第4胎分娩正常活婴。 在妊娠3个月内进行筛查和驱梅治疗: 如孕妇被确诊感染了梅毒,最好是选择流产;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充分的驱梅治疗。因为在妊娠16周前,胎儿的营养是由绒毛膜供给的,绒毛膜由两层细胞组成,梅毒螺旋体不易穿过。到怀孕16周后,由于胎盘中的滋养层细胞逐渐萎缩,胎儿的营养供给已由胎盘代替,此时梅毒螺旋体可以顺利通过胎盘并进入胎儿体内。无论妊娠前是否进行过治疗,为了确保孕妇体内的梅毒螺旋体已无致病性,患者妊娠后均应再次进行充分的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