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性支配理论是特里弗斯- 威拉德效应的一个概括:胎儿在母亲的体内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生长,所以最适合这些条件的性别也更具有选择优势。可以说,在这种情况下,占强势地位的妇女可能具有更大的竞争力和更高的社会地位,这些条件更有利于儿子。至少对于我们的祖先而言是这样的。与被动的、社会地位低下的男性相比,有竞争力的、社会地位高的男性会拥有更多的交配机会。但这种地位上的区别,对于女性寻找配偶而言没有太多影响。 格兰特推测,当精子聚集在卵子周围时,对一种性别或另一种性别的选择就发生在受孕的那一刻。 由于很难要求女性为了科学研究而捐献卵子,所以格兰特和她的同事们选择了另一种雌性哺乳动物——奶牛作为研究对象。与人类一样,奶牛的卵子在卵巢中发育。每个卵子都悬浮在一个叫做卵泡的泡泡里,每个卵泡都充满了液体,其中含有睾酮。就像格兰特推测的那样,在受孕前8 周,暴露在高浓度睾酮中的卵子在体外受精时,更容易接受含Y 染色体的精子,于是奶牛就会怀更多的雄性宝宝;而暴露在低浓度睾酮中的受精卵,则更容易接受含X 染色体的精子,奶牛就会怀更多的雌性宝宝。这样看来,好像卵子才是最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吧。 睾酮水平一直在波动。虽然一些女性体内的睾酮在几个月或几年内会一直保持很高或很低的水平,但外部因素(比如工作中的竞争环境、家庭的不和、搬新家的情况,甚至是突如其来的紧张感)可以暂时提高我们的激素水平。睾酮水平通常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具格兰特估算,大多数人(大约68%)的睾酮含量一年中会在平均水平的一个标准差内波动,她们生男生女的概率一样。而约16% 的人睾酮含量持续比平均水平高得多,她们总是倾向于生男孩;16% 的人睾酮含量比平均水平低得多,她们总是倾向于生女孩。 母性支配理论仍然存在争议,很多因素难以量化:睾酮的含量到底要高到什么程度才会影响到我们的卵子?血液中的睾酮与卵泡中的睾酮是如何关联的?哪些性格特征或环境因素与这些激素水平相对应呢?当压力达到多少时,才能使睾酮水平波动,达到影响后代性别的程度呢?这是很复杂的。 巧合的是,一项对“福布斯2008 富豪榜”的研究发现,白手起家的女性亿万富翁往往会生更多的女孩。这似乎与母性支配理论相矛盾(尽管嫁入豪门或继承了财富的女性会生更多的男孩)。为什么这些亿万富翁会生更多的女孩呢?研究采用的样本量太小了,不足以说明任何问题。但这不禁让我们怀疑,在21 世纪及以后,自然进化的影响力是否正在减弱呢?为什么女孩不能像男孩那样因母亲具有高水平的睾酮而获益(或者反之)呢?而懂得换位思考的、有同情心的、低睾酮激素水平的男性在现代社会中将越来越受到重视。毕竟,那些在外打拼的女强人也需要有人帮忙抚养孩子。 ![]() |